編者按
湛江,這座充滿活力的濱海之城,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深厚的體育文化底蘊,在體育事業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進。從享譽全國的特色鄉村足球賽事,到精彩紛呈的水上運動項目,湛江正積極探索“體育+”的多元融合發展路徑,全力打造獨具魅力的體育小鎮。
即日起,湛江日報將推出系列報道,深入探尋“湛江體育小鎮”的發展歷程與建設成果,敬請垂注。
遂溪楊柑鎮第二屆村超“阿柑獅杯”足球賽精彩賽況。
在全省加快建設高水平體育強省的戰略部署下,遂溪縣楊柑鎮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號召,以足球為橋梁推動體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舉辦“阿柑獅杯”足球村超比賽、布局足球特色幼兒園、打造“足球運動+紅色教育+生態科普”三位一體研學線路……這座海濱小鎮正以足球為筆,在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畫卷上勾勒出獨具特色的振興圖景。
歷史傳承 足球基因深植沃土
回溯至20世紀,楊柑鎮的街頭巷尾已活躍著追逐足球的身影——足球愛好者自發組織賽事,讓這項運動在紅土地上生根發芽。1990年北京亞運會期間,楊柑籍運動員陳霞以中國女足隊長身份率隊奪冠,將家鄉足球推向全國視野,她的颯爽英姿至今仍激勵著無數少年踏上綠茵場。
從龍眼足球培訓基地走出的600余名足球從業者中,既有征戰職業聯賽的陳俊旭,也有聾人足球世錦賽健將陳升平。陳俊旭從省運會嶄露頭角,在職業賽場續寫榮光,成為家鄉青年的榜樣。陳升平代表中國聾人男足屢創佳績,用汗水詮釋“殘缺身軀亦能逐夢”的體育精神
這份對足球的熱愛,早已融入楊柑人的血脈。全鎮28個行政村均組建了業余球隊,每逢“阿柑獅杯”村超賽事,村民們扛著板凳從十里八鄉趕來,球場周圍的番薯地成了天然觀眾席,吶喊聲、鑼鼓聲與球鞋摩擦草皮的聲響交織在一起,譜成鄉村最動人的樂章。“楊柑人對足球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這里有歷史、群眾基礎好。”楊柑鎮足球協會會長梁文、副會長莫新坦言,正是這份根植血脈的熱情,讓楊柑成為湛江乃至粵西響當當的“足球之鄉”。
對于“村超”與“足校小鎮”的打造,村民們更是滿懷期待。“現在有了標準球場,鄰村老伙計組隊參賽,比過年還熱鬧!”家住布政村的陳叔笑著說,聽說鎮里要建足球訓練基地,他特意跟孫子約定“以后在家門口學踢球,爭取當‘小球員’”。居民王姨則常帶著孫女去球場看訓練:“孩子現在天天說要踢足球,能讓娃有熱愛、有奔頭,這就是最好的事!”
教育賦能 校園孕育足球希望
楊柑鎮將足球教育貫穿全學齡段,從幼兒園到中學構建起完整的足球人才培養體系。始建于1875年的楊柑鎮中心小學,把足球教育融入百年文脈。通過舉辦“我心目中的足球”漫畫比賽、“我愛足球我運動”主題班會、趣味足球運動會等活動,讓足球文化浸潤校園每個角落。校足球隊每周開展三次科學訓練,近十年已向省市輸送專業人才30余名,校友陳霞的勵志故事早已化作深植校園的精神力量。
楊柑中學的綠茵場,見證著青春夢想的啟航。放學后,少年們扛著書包沖向球場,教練曹興禧正帶領隊員揮灑汗水。這位土生土長的楊柑人,受家鄉足球氛圍影響,從小愛踢球,長大后成為一級運動員、恒大青年隊隊員。今年4月,他放棄青島的教練崗位毅然返鄉,“生于斯,長于斯,我想為家鄉足球出份力。”曹興禧對小球員如數家珍,“已發現不少好苗子,計劃通過U系列比賽和俱樂部合作鋪就成長通道,這些孩子就是楊柑足球的未來。”
2012年出生的初一年級學生黃楚然,是楊柑中學初中女足隊隊長。“爸爸和哥哥都愛踢球,我10歲就跟著練了。”她曾代表楊柑中心小學參加遂溪“縣長杯”、湛江“市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說起家人的支持,她笑著說:“我爸總說,踢球的女孩最颯!”
在啟蒙教育階段,楊柑中心幼兒園創新開展足球游戲化教學,根據幼兒年齡設計“帶球繞障礙”“迷你射門賽”等活動,讓孩子在歡笑中種下足球夢想,在培養興趣與團隊意識的同時,還通過親子足球賽、家長志愿者等形式,將足球文化延伸至家庭,為足球人才培養夯實根基。
發展實踐 體育文旅融合新篇
近年來,楊柑鎮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構建起“體育+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該鎮體育中心內,標準化11人制足球場、籃球場與運動步道相映成趣,成為村民健身新地標。2023年,央視《樂游新鄉村》欄目聚焦楊柑,通過鏡頭展現小球員訓練生活與“村超”賽事熱度,讓這座小鎮借足球“出圈”。
賽事已成為推動當地發展的重要載體,兩屆“阿柑獅杯”村超吸引32支球隊參賽、超70家贊助商支持,線上觀賽人次突破1300萬;“百縣千鎮萬村”公益巡回賽、“禁毒杯”等賽事相繼舉辦,將文體活動與禁毒宣傳、鄉村振興政策巧妙結合,讓群眾在享受足球激情的同時,增強對政策的認同感。
談及未來規劃,楊柑鎮黨委書記蔣養表示,楊柑鎮正重點做好“足球文章”,將投資建設集訓練、比賽、康復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足球訓練基地,全面提升賽事接待能力;同時整合鐘竹筠故居、紅樹林生態區等資源,打造“足球運動+紅色教育+生態科普”復合型研學線路,并活化利用閑置學校資源,開展足球夏令營、建設封閉式足球體校,實行“白天上課 晚上練球”的培養模式;此外,還將探索“足球小鎮+長壽康養”發展模式,推動體育產業與康養產業互利共贏。
“我們正打造足球博物館,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更多市民群眾了解足球文化。”蔣養說,“我們要讓足球不僅是一項競技項目,更成為帶動地方經濟、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引擎。”
從田間地頭的“草根賽事”到全國矚目的“村超”品牌,楊柑鎮以足球為紐帶,聯結歷史傳承、教育賦能與產業升級。隨著“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這座海濱小鎮正以體育強鎮之姿,為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鄉村振興的“楊柑樣本”。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