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12時,2025年南海伏季休漁期正式結束,湛江全市7433艘國庫漁船和20555艘鄉鎮船舶鳴笛啟航,開啟新一輪“耕海牧漁”新征程。(據8月17日《湛江日報》)
開漁是湛江海洋經濟的沖鋒號角。當開漁的時刻來臨,港灣內千帆競發,汽笛長鳴,漁民們滿懷期待地駕駛著漁船,如離弦之箭般駛向大海深處。漁船出海,帶動的是從漁港周邊的海鮮交易市場,是本地星羅棋布的海鮮餐館,是冰廠忙碌地制冰保鮮,更是物流行業的高速運轉——讓湛江的海鮮能在短時間內,從碼頭走上全國各地的餐桌。可以說,每一次開漁后的豐收,以及圍繞漁業延伸出的多元產業,讓湛江的海洋經濟鏈條愈發堅實、多元。
千帆競發向海去,背后是湛江對海洋經濟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近年來,湛江緊緊圍繞海洋經濟主題做文章,出臺一系列扶持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漁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強漁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漁業產業轉型升級。同時,積極拓展漁業產業鏈,發展水產品加工、冷鏈物流、海洋旅游等產業,實現漁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比如,從事深海養殖企業依托科技創新,創新更多的養殖模式,比如開展良種培育、生態養殖,打造智能裝備、漁業配套,不僅提高養殖效率,還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這種從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的轉變,讓湛江在“耕海牧漁”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我們也看到,開漁為湛江帶來文旅融合的新契機。每年開漁時節,各地游客紛至沓來,觀千帆競發,品生猛海鮮,體驗漁家生活。漁港周邊,海鮮市場人聲鼎沸,新鮮上岸的魚蝦蟹貝吸引著八方食客;漁家民宿一房難求,游客們在這里感受大海的氣息,聆聽漁民的故事。開漁節期間,精彩的民俗表演、熱鬧的祭海儀式,更是讓游客沉浸在濃郁的海洋文化氛圍中。湛江正以開漁為媒,將海洋漁業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海洋文旅品牌。
千帆競發,未來可期。湛江的漁船駛向的不僅是豐饒的漁場,更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航道。相信湛江將繼續深挖海洋潛力,書寫更加輝煌的海洋篇章,讓外界聽見更多湛江與海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