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保護濕地,珍愛紅樹林”主題宣傳活動在金沙灣北休閑小島舉辦。活動匯聚政府代表、保護區工作者、科研人員、企業代表及環保志愿者等近300人,共同吹響守護“海洋綠肺”的集結號。(據7月28日《湛江日報》)
紅樹林,既可防風消浪,又能凈化海水,還為魚蝦鳥類提供棲息之所,素有“海上森林”“海洋綠肺”“海洋衛士”之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有真紅樹和半紅樹植物15科26種,記錄鳥類312種,在凈化海水、調節氣候、保護海岸、防災減災、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湛江市自然資源局等部門開展“保護濕地,珍愛紅樹林”主題宣傳活動,倡導全社會保護紅樹林濕地,值得推崇。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紅樹林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盡管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總面積偏小、生態環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外來生物入侵等突出問題。因此,近年來湛江不斷加大紅樹林保護力度,以及進一步科學規范紅樹林的保護開發行動,是十分必要的。
當前,綠色發展關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治理革新,需要正確處理好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作為各種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紅樹林不僅有生態功能,還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對現有紅樹林進行保護修復的同時,發揮其藍碳經濟效益,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的具體化。
目前湛江正優先實施保護區內宜林灘涂、宜林養殖塘造林,按節點完成紅樹林營造修復任務;加快建設“紅樹林之城”,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全力推動金牛島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等,把紅樹林這個“國寶”保護好,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因此,我們要持續加強紅樹林濕地保護與修復,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紅樹林,更好地發揮紅樹林濕地的生態、碳匯、文化等多重功能,讓“湛江紅樹林”成為生態建設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