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部分地區出現基孔肯雅熱疫情。其中湛江報告1例,目前,尚未發現本地續發病例。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蚊媒傳染病,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傳播。典型癥狀包括高熱、關節劇痛和皮疹。目前,現代醫學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和疫苗,而中醫藥在防治此類疫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能夠通過“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理念,幫助大家科學預防、降低感染風險。
7月28日,記者就中醫如何防治基孔肯雅熱采訪了廣東省名中醫、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肺病科學科帶頭人劉暉教授。
中醫認為,基孔肯雅熱屬于“濕熱疫”范疇,嶺南地區氣候濕熱,易孳生蚊蟲,加之人體若正氣不足、濕邪內蘊,更容易受疫毒侵襲。因此,劉暉指出,祛濕避穢和扶正固本是預防的關鍵,應凈化環境,減少蚊蟲孳生,同時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中醫防蚊避疫有何妙招?劉暉認為,除了社區聯防,共筑健康屏障之外,廣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可多管齊下驅蚊避疫,如佩戴中藥香囊、蒼術熏煙、自制中藥驅蚊液、中藥沐浴等,還可在陽臺、庭院種植薄荷、香茅、迷迭香、艾草、夜來香等植物,既能美化環境,又能天然驅蚊。
夏季濕熱易傷脾胃,體質虛弱更易感染病毒。劉暉建議,市民不妨通過藥膳食療、中藥茶飲、穴位保健等中醫養生方法進行日常調理,增強免疫力。若不慎感染,發現發熱、關節痛、皮疹等癥狀,應盡早就醫,中醫藥可有效緩解癥狀、縮短病程。
中醫防蚊避疫妙招
1.中藥香囊驅蚊;
中藥香囊是中醫“衣冠療法”的典型應用,佩戴裝有芳香藥材的香囊,藥材揮發的氣味既可驅趕蚊蟲又能調節人體氣機。
配方:艾葉、蘇葉、石菖蒲、蒼術、丁香、藿香、薄荷、白芷各10克,(蠶豆病患者去薄荷)研磨后裝入布袋,懸掛于床頭、門窗、車內或隨身攜帶。
作用:芳香化濕、驅避蚊蟲,安全無毒,適合家庭使用。
2.蒼術熏煙,凈化空氣
方法:取蒼術50克,傍晚在室內點燃陰燃(注意防火),利用其辛烈氣味驅蚊、消毒空氣。注意通風,孕婦慎用。
適用:室內空間消毒,尤其適合蚊蟲較多的環境。
3、自制中藥驅蚊液,噴灑環境防蚊
將干艾葉、肉桂各50克裝入無紡布袋、加清水1.5升煮沸后轉中火煮10分鐘,濃縮至500-700毫升。過濾后裝入噴瓶,冷藏保存(可存放半個月),使用時噴灑衣物或環境。
4、中藥沐浴
將艾葉30g、金銀花20g、佩蘭20g、紫蘇20g、薄荷10g(蠶豆病患者禁用薄荷)裝入紗布袋。加水煮沸8分鐘,用來擦拭身體、泡腳或兌入洗澡水中,既能清潔皮膚,又能防止蚊蟲叮咬,洗后體味可驅蚊2-3小時。
5.種植驅蚊草藥
在陽臺、庭院種植薄荷、香茅、迷迭香、艾草、夜來香等植物,既能美化環境,又能天然驅蚊。
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
1.藥膳食療,健脾祛濕
●苦瓜綠豆排骨湯:苦瓜1根、綠豆50克、排骨200克、陳皮3克、生姜2-3片,煲湯食用。
功效:清心除煩,清熱解暑,生津下火。適合夏季天氣炎熱時一家大小保健食用,對熬夜而虛火上升,出現失眠、口苦、眼澀等癥狀的人群尤為適宜。體質虛寒者,可多加生姜。
●四神湯: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各15克,瘦肉150克,生姜2-3片,煲湯食用。適合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內分泌失調、亞健康狀態及老年體虛者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補益脾胃、增強體質。
●五指毛桃雞湯:土雞1只(切塊加姜片焯水后)、五指毛桃30克、茯苓10克、薏米15克、枸杞3克,生姜2-3片,入砂鍋煲湯食用。
功效: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血、強身健體。
2. 中藥茶飲,日常調理
●陳皮茯苓茶:陳皮3克、黨參15克(五指毛桃15克)、茯苓10克、山楂3克,加適量清水,煮沸后,小火慢煮10~15分鐘,代茶飲。
功效:健脾益氣,利尿消腫,對于夏天胃口不佳,空調上班族很適合。
●酸梅湯:話梅10克、甘草5克、陳皮3克、山楂5克、洛神花5克,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后,小火慢煮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適量冰糖,放涼后口感更佳。
功效:消暑解渴,精神不振,工作提不起勁,食之無味的人群使用。
●疏肝清火茶:胎菊3克、金銀花5克、紫蘇葉3、生甘草2克,沸水沖泡飲用。
功效:疏肝清熱、消暑解毒。
●健脾四神湯;茯苓15克、芡實15克、蓮子15克、山藥15克,清洗干凈,加入清水浸泡30分鐘后加入約1000ml的清水一起煮沸轉至小火約40分鐘。
功效:健脾祛濕、補益脾胃、增強體質。
3.穴位保健,增強免疫
足三里(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每日揉按3分鐘,健脾益氣。
關元穴(臍下3寸):艾灸5分鐘,溫陽固本(適合虛寒體質者)。
社區聯防,共筑健康屏障
1.清除積水,減少蚊蟲孳生環境。
2.安裝紗窗、蚊帳,物理防蚊最安全。
中醫對癥治療,快速緩解癥狀
關節疼痛:五子散熱奄包外敷、中藥熏洗關節疼痛處;
皮膚瘙癢:使用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中藥煎湯濕敷皮膚瘙癢處;
高熱不退:針刺大椎、曲池、合谷等穴,采用瀉法,具有良好的退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