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蠔都大樓(資料圖)。記者李忠 攝
踏入中國蠔都大廈,巨大蠔殼造型的展廳映入眼簾,大屏上實時數據流正勾勒著產業數字化新圖景。來到中國蠔都·蠔文化館,老照片與蠔殼展品串聯起湛江與蠔的歷史淵源。在這新老交織的背景下,霞山區正全力挖掘“湛江蠔”發展潛力,將傳統蠔養殖業向現代化產業集群推進,以“一中心一平臺”為核心引擎,破解產業發展難題,驅動傳統生蠔產業從“物理集聚”到“數字蝶變”躍升。
中國蠔都·蠔文化館(資料圖)。記者張鋒鋒 攝
整合資源
構建產業集聚新格局
目光轉向霞山區新湖大道南北兩側,這里曾經零星分布著新湖水產、粵之寶等50多家水產品加工和批發個體戶,由于缺乏統一規劃與管理,產業規模受限,周邊環境也不盡如人意。
霞山區看準了這片區域位于湛江三大生蠔養殖區中心的“地利”,以及緊鄰黎湛鐵路、湛江港和綜保區的交通優勢,決心整合低效土地資源,規劃建設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走進初具雛形的示范區,總部經濟中心、供銷產一體化發展區、文化創意區和綜合服務配套區四大功能區輪廓清晰,中國蠔都大廈將集辦公、交易、科研、會展和酒店服務于一體,成為產業“智慧大腦”。目前,大廈已吸引粵之寶、湛小蠔、玖泰冷凍等20家企業入駐,入駐率達82%。
供銷產一體化發展區也取得了重要進展,海水引入自動化系統成功試運行,徹底告別了“貨車拉海水”的歷史。“創新采用‘政府領導+國企投資+專業運營’模式,我們正與新湖水產合作共建中國蠔都綜合批發市場,目標是進一步優化整合湛江生蠔產業供應鏈。”指著正在建設的批發市場區域,項目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中國蠔都基礎設施項目累計投入已超2600萬元,產業集聚的磁場效應正在形成。
中國蠔都產業互聯網平臺實時信息一覽(資料圖)。記者張鋒鋒 攝
強化保障
力保產業藍圖穩落地
如何讓這幅宏大的產業升級藍圖從紙面加速走向現實?霞山區打出了一套強有力的“組合拳”。與中國城市經濟研究院深度合作,打造“一中心一平臺”,即湛江市霞山區產業運營中心和中國蠔都產業互聯網平臺,致力于構建全國首個生蠔產業全流程線上閉環數字化管理體系。
為確保高效推進,霞山區對標市委“一三三”工作方法,建立了“分管副區長一周一調度,區長一月一復盤”以及“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攻堅機制,明確了各個項目的開竣工時間、資金謀劃計劃、年度投資計劃、建設任務、存在問題和責任部門。同時,成立了由區長擔任組長的“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工作專班”,全力破解土地審批、資金籌措等重難點問題。專班成員表示:“我們積極邀請湛江蠔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湛江市生蠔產業協會等‘外腦’加入,為示范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數字賦能
湛江蠔產業鏈動全國
湛江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湛江蠔”聲名遠揚,全市生蠔養殖場面積超10萬畝,年產量超40萬噸,年產值達70億元。然而,傳統生蠔產業面臨著養殖海域、加工場地和區域市場的物理空間限制,難以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
為突破這些限制,中國蠔都產業互聯網平臺應運而生。“平臺的使命,就是要打破這些物理圍墻,讓‘湛江蠔’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平臺建設團隊負責人語氣堅定。目前,平臺正緊鑼密鼓地接入湛江本地養殖戶、加工企業、冷鏈物流和經銷商,同時積極引入山東、福建、廣西等全國生蠔主產區資源,一個覆蓋超100萬畝蠔田的龐大“數字化資源池”正在匯聚。
更深遠的是,平臺將記錄每一只生蠔從育苗、養殖、采捕、運輸、清洗、分揀、凈化、包裝、冷鏈到銷售的全生命周期數據,將生蠔產業鏈的“育苗、養殖、加工、物流、銷售、金融”全環節數字化。通過大數據洞察全國消費市場需求,平臺將精準架設供需橋梁,讓“湛江蠔”鮮銷全國之路更加暢通。眼下,一場覆蓋全市的蠔田、蠔農、蠔商資源大摸查及信息采集入駐工作已經啟動。
數字納統
強鏈延鏈向高附加值躍升
傳統生蠔產業交易分散、數據缺失,大量經濟效益難以歸集統計。“中國蠔都產業互聯網平臺將構建數字化交易閉環,實時歸集產業鏈上下游的交易、物流、資金流數據,動態生成‘生蠔產業數字地圖’和‘生蠔產業指數’。”霞山區產業運營中心負責人強調,這將為職能部門實時監測產能變化、價格波動和稅收情況提供“火眼金睛”。更重要的是,依托平臺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將無處遁形。
產業運營中心正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著手建立專屬的招商數字資產庫,深度挖掘企業、產業、人才、科技成果、媒體和科技發展趨勢等多維數據,為招商提供精準決策支持。“精準招商是我們的利器,目標直指補齊高附加值短板、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比如引進蠔殼加工企業提取碳酸鈣、生物科技公司提取蠔肽等項目。”負責人點明了方向。未來,平臺還將整合水質監測、氣象預測等數據,為養殖戶優化投苗與采收周期提供科學依據,助力提升畝產效益。目前,技術團隊已進駐中心,泛海產品(生蠔)產業鏈圖譜編制和產業鏈數據采集工作正有序鋪開。
站在示范區工地上,霞山區對“中國蠔都”的未來圖景已然清晰。強化產業集聚與規范是根基,將吸引更多生蠔企業匯聚于此,徹底改變“小散亂弱”的舊貌。深化品牌打造與推廣是核心,“湛江蠔”的金字招牌將通過生蠔文化節、美食節、高端會展等活動,閃耀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突出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是支撐,深化與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合作,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讓蠔干蠔油、蠔殼高值化利用,牡蠣膠囊等新產品、新業態破土而出,同時攜手高校培育專業人才。推進產業鏈延伸與拓展是動能,打通育苗、養殖與加工、銷售的堵點,推動一二三產業在此深度交融,讓產業附加值攀升。
從整合低效土地到盤活閑置站場,從創新運營模式到擁抱數字浪潮,霞山以“一中心一平臺”為支點,為“湛江蠔”全產業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一場從“物理集聚”到“數字蝶變”的產業升級大戲,正在湛江灣畔磅礴上演。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