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巴士穿過湛江海灣大橋。 記者 張鋒鋒 攝
既想打卡湛江文化中心新地標,又想與湛江海灣大橋來張經典合影,還想一睹湛江奧體中心英姿、十里軍港雄風,赴特呈浪漫海島游之約?不到一杯奶茶的價錢,通通安排!(據《湛江日報》)
5元、7元、10元錢能做什么?在湛江,它能讓你坐著水上巴士穿越海灣大橋,與奧體中心隔窗相望,看十里軍港的雄風,還能順帶赴一場特呈島的浪漫之約。這條連接“一灣兩岸”的水上航線,不僅是市民通勤的新選擇,更像一根銀線,將散落的城市地標串成璀璨項鏈,為“交通+文旅”融合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水上巴士的價值,遠不止“便宜便捷”四個字。它的巧妙,在于給了市民更多與城市互動的連接方式。過去,市民看海灣大橋多是“車行橋下”的匆匆一瞥,如今在船艙里仰望橋拱,可以靜靜地感受海灣大橋的壯闊……毫無疑問,這種“水上視角”讓熟悉的城市變得新鮮——金沙灣的椰林、奧體中心的流線型屋頂、特呈島的白沙灘,在波光粼粼的背景中次第展開,像一幅流動的城市畫卷。游客熊女士帶孩子乘船時的感慨很有代表性:“既能看海景,又能學到知識”,這正是“交通+文旅”的核心要義:讓出行本身成為一種體驗,讓通勤途中藏著詩與遠方。
從城市治理角度看,水上巴士體現資源整合的創新思維。湛江擁有得天獨厚的海灣資源,但這些資源相對獨立運營,缺乏較為全面的聯動效應。水上巴士的航線設計將分散的景點有機串聯,使海灣大橋、奧體中心、十里軍港等城市名片形成聯動效應。這種整合不僅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更創造“1+1>2”的協同價值。值得一提的是,水上巴士與海灣大橋形成互補關系,既緩解陸路交通壓力,又為市民提供多樣化選擇,展現城市交通系統的彈性與智慧。
水上巴士的受歡迎,是惠民舉措最能打動人心的有力佐證。3條航線票價5元起步,1.2米以下兒童免票,“先上船后購票”的靈活方式,透著濃濃的民生溫度。家長帶娃出游不再糾結“門票太貴”,外來游客體驗城市不必擔心“繞路耗時”,這種“低門檻、高品質”的服務,恰恰是吸引人流的關鍵。正如本地市民賴先生說的“又便又靚”,樸素的評價里藏著最真實的認可。此刻,我們看到的是公共服務應有的溫度與質感。可以說,這種惠民理念不僅提升市民幸福感,也增強城市認同感,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水上巴士的實踐告訴我們,當交通遇見文旅,當實用結合審美,當效率兼顧體驗,城市空間就被賦予新的意義與價值。在這個意義上,水上巴士不只是一條航線,更是一種城市生活新方式的探索。當水上巴士的汽笛聲在港灣里回蕩,它奏響的,是“交通便民”的民生小調,也是“文旅融合”的發展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