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6號臺風“韋帕”帶來的持續強降雨對雷州多地造成嚴重的水患災害,雷州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過科學研判、周密部署、果斷行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書寫了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雷州篇章。
黨建引領 織密防風“安全網”
臺風“韋帕”來勢洶洶,雷州迅速啟動平急轉換機制,全市進入防御臺風“臨戰”狀態,各級黨組織壓實責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與組織功能,雷州市四套班子領導和市直單位全部下沉到掛點鎮(街),做好防風防汛工作。
英利鎮黨員干部對三元村被淹沒部分路段設置警戒線。
雷州市委組織部通過雷州微黨建公眾號、微信群、粵政易群等平臺廣泛轉發《致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防御臺風倡議書》,各級黨組織嚴格執行值班領導到崗帶班和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構建起嚴密的聯防體系。
雷州市6213名黨員干部認真落實網格機制,充分發揮“鎮到村、村到組、組到戶”三級黨建網格優勢,對山塘水庫、老舊房屋、低洼聚集點等重點區域及薄弱環節,開展拉網式巡查排查,全面轉移易發生地質災害的重要區域及低洼地段的五保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切實防范化解安全風險。
先鋒逆行 筑牢防汛“紅色堤壩”
隨著臺風“韋帕”的逼近,雷州遭遇持續強降雨,多條河流水位迅速上漲,多地內澇嚴重。面對嚴峻形勢,該市臨時組建482支黨員先鋒隊沖鋒在前,做好危險區域引導,全力轉移安置受災群眾。
英利鎮三元村部分路段被洪水淹沒,給群眾出行和生命安全帶來隱患。面對汛情,該村駐點干部、村“兩委”干部與黨員迅速行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組建起24小時輪崗值守隊伍。值守人員頂風雨、踏積水,在淹沒路段拉起警戒線,設置警示標識,引導過往群眾繞行安全路線,同時密切監測水位變化,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大家分工協作、輪流值守,用堅守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面對可能出現的險情,覃斗鎮塘邊村“兩委”干部聞令即動,第一時間奔赴隱患排查一線。他們頂著風雨對村內低洼地帶、泥濘崎嶇路段展開拉網式排查,在確認多處區域存在安全風險后,立即組織村內7名黨員分片包戶開展轉移工作。
覃斗鎮黨員干部轉移受災群眾。
“慢點,踩穩咯!”院落積水沒過腳踝,78歲的李大爺因行動不便被困家中,一名村干部二話不說便背起李大爺,深一腳淺一腳蹚過積水;另一名村干部則牽著老人的孫子,輕聲安撫孩子緊張的情緒,穩穩將祖孫三人送到村委會安置點。
“多虧干部們來得及時,不然我們真不知道咋辦!”李大爺的感激之言道出了村民心聲。這場與時間賽跑的轉移行動中,村干部們用快速響應與暖心服務,為群眾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
黨群連心 共繪抗災“同心圓”
雷州充分依托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凝聚起一股強大的防汛救災力量。村(社區)“兩委”干部、黨員骨干、“雙百”社工、“三支一扶”人員、一村一輔警、群眾志愿者等各方力量迅速集結,他們憑借“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深入防汛救災一線,開展群防群治工作,用行動詮釋著風雨同舟的擔當。
臺風面前,該市黨員干部沖鋒在抗災救災最前沿,到積水最深處、在險情最嚴重的地方,以“只要能讓群眾安全,再累也值得”的擔當溫暖人心;群眾志愿者們協助安置點服務,為安置群眾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資和醫療保障……一個個感人的場景,一幅幅溫暖的畫面,構成了雷州防汛抗災的動人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