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劇《生萬物》已然收官,圍繞這部劇的討論卻尚未止息。該劇播出后收視率一度突破4%,打破了央視八套三年劇集實時收視率峰值紀錄,大結局播出后全劇諸多演員還輪番上了熱搜。
大結局中尤以蘇蘇和郭龜腰(原名郭貴耀)這對苦命鴛鴦的慘死引人關注,對飾演郭龜腰的演員張海宇來說,盡管結局悲苦,但他始終希望能夠演出郭龜腰心底的暖色,讓這個人物的幽默與其心底的孤獨相抵,產生人物的張力。
從生活中找尋人物細節
《生萬物》播出后,張海宇坦陳得到了不少來自觀眾的正面反饋,觀眾夸他是“黃金配角”,就連路過街邊的小店都能看到有人正在追劇。他清晰地記得自己當初面試郭龜腰角色的段落,就是劇集里郭龜腰逗弄蘇蘇吃活章魚的戲份,“我當時大致了解到這會是一部農村劇,是山東背景,試戲的時候我就帶了一些山東方言的口音,也刻意穿了一個有點像棉襖的衣服。”“心機”自然是有的,他希望借助這些“小心機”能夠最快地建立自己與角色的聯結。
整個試戲過程也很順利,盡管這時已經臨近開機,郭龜腰這個角色相對于其他人物來說是很晚才定下的。“我很感謝劉家成導演對人物的執著要求,他沒有試到自己心目中的角色,就一直在看演員。”最終,張海宇從多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了賣貨郎郭龜腰。張海宇雖然是“80后”,并沒有太多的農村生活經驗,但作為山東人,他對這個來自山東農村的故事并不陌生,“這是一個發生在山東大地上的故事,我從小耳濡目染,從我奶奶身上我還是能找到以前那個年代的影子。”
在張海宇看來,相對于劇中其他角色主要以務農為生,郭龜腰靠“走腳”賣貨的謀生方式也決定了他的特別,“他并不種地,平時就是外出進貨再回村賣貨,承擔的是溝通天牛村與外界交流的角色,因此他是見過外面的世界的。”為了盡可能接近人物,張海宇還特別查過相關的歷史資料,了解到郭龜腰不僅可能見過大海,去過青島、煙臺等沿海地區,甚至可能在當年還喝過可口可樂。劇中,郭龜腰送給蘇蘇一塊來自外國的巧克力,賣弄地說上了一句英文,都是“有據可查”的細節。
與蘇蘇的感情有三個層次
在《生萬物》的改編過程中,郭龜腰這個角色相對于原著的改動較大,甚至可以是極致反轉的。張海宇透露,他對郭龜腰的理解就是“一個帶有一定孤獨感,但又內心溫暖的人”,他希望能演出“人物的彈性”,郭龜腰既有商人的狡黠,但同時又是一個很熱情的人,他用幽默作為自己的外殼,不會讓人產生太多的距離感。
劇中,郭龜腰與蘇蘇的感情線質樸而動人,雙方經歷了漫長的相處相知最終互換心意。在張海宇看來,郭龜腰與蘇蘇的感情有三個層次,“郭龜腰在早期對蘇蘇是單純的好感和欣賞,兩個人通過買貨賣貨建立了基礎的關系;到了第二階段時,蘇蘇成了婚姻的犧牲品,郭龜腰對她是同情和憐憫的。”張海宇認為,郭龜腰和蘇蘇最終能夠走到一起,是兩個孤獨的靈魂有了依靠,而郭龜腰對蘇蘇的見義勇為則加速了第三階段中這段感情的推進。
“對觀眾來說,我們在看劇時或許會為這段感情加上一些標簽,但從演員的角度來說,我們是不能這么囫圇吞棗地去處理。”張海宇堅持認為,他需要給人物設定好有說服力的動機,要非常清楚兩個人感情變化的層次遞進,在不多的戲份里都要為人物提供足夠多的細節來做支撐。在郭龜腰見義勇為的情節,他還特別增加了一個細節,“因為郭龜腰是不會打架的,他在反擊膩味時的下意識反應是拿起來一個撥浪鼓,但那并不是武器,然后又換成了壇子,但又不敢真的砸。”這些觀眾看來可能是增加笑料的段落,對張海宇來說都不是臨場發揮,而是他為人物所做的專門的設計,“只有這樣一步步地去推進,才能讓兩個人的感情變得合情合理,到最后他們被毒死,這種莎士比亞式的死亡才最有力量。”
初代喜劇人并不遺憾
在觀眾看來,郭龜腰在前半段劇情中出現時幾乎都帶著一定的喜劇色彩,在相對沉重的題材中,小人物的詼諧幽默為故事平添了很多亮色。有觀眾開始“考古”張海宇曾經的演藝經歷,驚訝地發現這個看上去“劇拋臉”的青年演員,其實就是早年間在喜劇舞臺就火過的“青島大姨”。
在喜劇綜藝秀《今夜百樂門》《今夜現場秀》中,張海宇曾貢獻了以“青島大姨”、薛不惠為代表的一系列經典喜劇人物,甚至還憑借喜劇表演登上過地方衛視的春晚舞臺。從“初代”喜劇人轉身后,他開始投身影視表演,隨后出演了一系列讓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如《女心理師》中的討好型人格患者莫宇,《宸汐緣》中與十三仙子組成歡喜冤家的司命。
如今,喜劇市場已經在國內風生水起,看上去沒能抓住“喜劇”的風口,但張海宇并不覺得遺憾。在他看來哪怕已經過去了多年,國內喜劇市場的整體變化并不算大,“我們如今對喜劇的理解依然是小品,要在8至10分鐘里創造一個經典的喜劇人物,用突出的喜劇效果去留住觀眾。”張海宇說,從喜劇舞臺轉身影視劇,如今的他更想去塑造人物的彈性,去更多嘗試像郭龜腰這樣的人物。
在憑借《生萬物》再次出圈后,他透露有更多好戲找過來,也會有不少值得挑戰的角色。雖然這些年他變得不再高產,步調似乎也慢了許多,但他認為慢一點可能更合適他現在的工作節奏,“接角色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能演和會演,你不用急于去證明自己,更主要的還是應該找到自己真正適合的狀態。”他希望自己能在好的角色里被滋養,而不是被并不適合的工作消耗。目前他還有兩部待播劇和一部待播的電影,與觀眾的下一次見面應該不會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