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食堂餐具成為網絡熱點。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有賣家以88元的價格出售“清華紫荊色飯碗+綠色餐勺”組合。
微評 清華大學,中國頂尖學府。擁有“清華”標記的物品都被賦予了超越其使用價值的符號意義,這可以理解。但一套使用過的普通餐具被這樣的追捧——該套餐具已獲瀏覽超千次,多人標記“想要”,賣家更在商品詳情中這樣描述:“清華大學的紫荊色飯碗,買都買不到的,能用它吃飯感覺是不是會不一樣。”——這就不正常了。其實,這并非清華大學因為物品第一次上熱搜:據極目新聞報道,6月11日,在某線上二手交易平臺,多位商家售賣清華大學校河河水,每500毫升標價58元至168元不等,有商家稱用“高檔礦泉水瓶”包裝,取水時可拍攝視頻。在商品頁面上,商家竟稱:“清華校河河水對部分植物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將盛放校河河水的器皿擺放在房間內,有保持濕度的作用。每天膜拜可提神醒腦,增益腦力,IQ爆表。慎拍,請勿飲用。隨后,清華大學保衛部工作人員稱,“校內河水禁止售賣,相關工作人員將處理平臺上的售賣信息。”而今,對于有商家在二手平臺公然叫賣清華食堂餐具,清華大學一食堂值班負責人稱,“二手平臺所售餐具確為清華大學食堂使用的正規餐具,但食堂明文規定餐具不能帶出食堂。將餐具帶離后又掛網售賣的行為肯定不允許。目前,食堂已將該情況反饋至上級領導及保衛處,后續將跟進處理。”類似現象值得反思的是,這“折射出某些個體對名校崇拜的非理性已經到了離譜的地步。”難道,在二手平臺購買一套印有“清華大學”校徽的餐具就能考上清華嗎?又或者,這套餐具有收藏價值不成,真的就如賣家所誘惑的“能用它吃飯感覺是不是會不一樣”?如果抱著這樣的心理關注或者購買,這樣的心智是成熟的嗎?最后,這樣的餐具又是如何流向二手平臺的?相關方面是不是也應該追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