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開門教育,是湛江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鮮明底色,更是密切聯系群眾、錘煉干部作風的生動實踐。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湛江始終以“開門”姿態貫穿全過程:開門聽意見,讓群眾當“智囊”;開門抓整改,請群眾齊“監督”;開門亮成效,由群眾來“打分”。廣大黨員干部開門“答題”讓群眾“閱卷”,在黨群、干群互動中淬煉黨性、轉變作風,用實打實的成效贏得口碑、取信于民。
開門教育,關鍵在“開門”。門開得越敞亮,民意聽得越真切,問題找得越精準。湛江將開門教育與日常工作深度融合,結合平安夜訪、掛點結對、聯系服務、走訪慰問、接訪群眾等工作,用好“粵省心”“粵省事”、12345熱線等平臺,征求群眾意見建議。近期,湛江廣泛發動群眾參與“七項行動”、愛國衛生運動,在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工作,舉報衛生黑點、建言整治舉措。這扇門,讓群眾訴求有門路、干部知需有渠道,為靶向整治打下堅實基礎。實踐證明,唯有打開門聽真話、俯下身察實情,才能把準作風建設的堵點痛點,找到急難愁盼的癥結病灶。
真開門,才能解民憂。開門不是擺樣子、走過場,必須開納諫之門、集智之門、惠民之門。湛江深入推進“干部作風提升年”行動,劍指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等突出問題,通過黨性教育等形式,讓“為民服務”根植于心。各級黨員干部深入開展“四個萬家”普遍直接聯系群眾活動,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做在經常、抓在平常,面對面聽訴求、實打實解難題,用“真開門”換群眾“真信任”,以“真行動”讓群眾“真得益”。
善開門,方能見實效。開門不僅要有為民情懷,更要有成事本領;既要敢擔當的“寬肩膀”,也要善作為的“真本事”。從城市到鄉村,湛江各地各部門以“釘釘子”精神抓整改,用“繡花”功夫做服務: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圓了“電梯夢”,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換來“舒心居”,社區“微治理”讓鄰里更和睦,助企“暖心策”將堵點漸打通……一批批惠民實事落地見效,讓群眾在“衣食住行”的細微變化中觸摸到作風建設的溫度,感受到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的實效。
開門教育,開的是連接民心之門,變的是民生福祉之實。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從群眾不滿意處改起、從群眾期盼處做起,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湛江大地上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