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科技廳發出關于廣東省2025年第一批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的公示。其中,湛江有34家企業榜上有名。(據8月21日《湛江晚報》)
湛江34家企業入選廣東省2025年第一批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折射出湛江以科技創新為支點撬動產業升級的生動實踐。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它們往往具備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市場適應力,在產業鏈中扮演著“毛細血管”的角色。湛江此次入選的企業,涵蓋農業、制造、環保等多個領域,既有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者,也有新興科技企業的探索者。這些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也或許沒有雄厚的資本,卻憑借對細分市場的敏銳洞察,在技術迭代中實現“彎道超車”,是實實在在的以“小切口”撬動“大市場”的典型縮影。
湛江科技型中小企業高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近年來,湛江重視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和發展,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從資金扶持到人才引進,從平臺搭建到服務優化,逐步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支持體系。特別是《湛江市培育優質中小企業行動方案》的實施,不僅明確發展目標,更通過梯度培育的方式,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邁進。另一方面,湛江在推動企業入庫的同時,也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技術轉化難等問題。正是這種“軟硬兼施”的做法,讓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少走彎路,增強發展的信心和底氣。
客觀而言,企業科技創新之路仍需突破多重挑戰。如何進一步暢通科技金融渠道,讓更多“沉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如何優化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向中小企業集聚……這些問題,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形成合力共同破解。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今我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已為湛江注入信心。當34家企業登上省級榜單,當越來越多的“小巨人”在細分領域嶄露頭角,湛江正用實際行動證明:創新從來不是大企業的專利,而是所有市場主體的共同追求。只要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激發中小企業內生動力,湛江就能在科技創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科技興則產業興,創新強則城市強。3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說,它們所代表的創新精神和奮斗姿態,正是湛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當千千萬萬中小企業以科技為翼、以創新為帆,湛江必將書寫出更多“小企業成就大事業”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