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享譽全國的特色鄉村足球賽事,到精彩紛呈的水上運動項目,湛江正積極探索“體育+”的多元融合發展路徑,全力打造獨具魅力的體育小鎮。(8月21日《湛江日報》)
8月21日,湛江日報推出“湛江體育小鎮”專欄,將走訪一批獨具魅力的體育小鎮。這個新專欄,既是對本土體育底蘊的深度挖掘,更是為了喚醒廣大鄉鎮的體育活力——讓散落于紅土大地的體育基因聚合成勢,讓體育小鎮真正“動”起來,成為撬動城鄉發展、賦能“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的新支點。
湛江的體育小鎮,本就自帶“動”的基因。遂溪楊柑鎮的足球“動”得熱烈,從女足亞運冠軍陳霞的啟蒙地,到如今28個行政村“村村有球隊”,“阿柑獅杯”村超賽事讓番薯地變“天然看臺”,1300多萬線上觀眾見證著鄉村足球的蓬勃;坡頭區坡頭鎮的足球“動”得持久,自20世紀80年代起,春節足球賽便成固定民俗,20多支球隊角逐,走出了一批足球人才,足球已融入鄉鎮血脈;麻章鎮的體育“動”得鮮活,借奧運跳水冠軍全紅嬋的影響力,跳水體驗營、主題場館吸引青少年前往逐夢,讓“跳水之鄉”持續火出圈。此外,廉江新民鎮丹樟足球小鎮的青訓基地、南三鎮的帆船與鐵人三項基地,無不彰顯著湛江鄉鎮“動”的潛力,那些從紅土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運動員,正是體育小鎮最鮮活的“招牌”。
讓體育小鎮“動”起來,核心是在“體育+”這條新賽道上跑起來。在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進程中,“體育+”這條賽道展現出強大的助推力。以楊柑鎮為例,圍繞足球大做文章,不僅成功舉辦多屆“村超”賽事,吸引大量關注,更規劃建設足球訓練基地、足球文化街、足球博物館等項目。通過“足球+文旅”“足球+教育”等融合方式,帶動農產品銷售,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南三鎮依托優質濱海資源,打造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帆船港、鐵人三項基地等,舉辦沙灘排球、沙灘足球、籃球、長跑等各類體育賽事,吸引游客前來,探索“旅游+體育”的出圈路徑。麻章鎮則借助奧運冠軍全紅嬋的影響力,打造嬋躍·夢幻田園體育綜合體,發展“競技體育+田園風情”旅游,同時結合湖光巖風景區湖泊資源打造水上娛樂設施,促進當地體育休閑和農文旅的融合。它們的實踐表明,“體育+”能夠挖掘鄉村潛力,讓村鎮的發展更具“動能”。
未來要讓體育小鎮持續“動”起來,還需從兩個方向發力:一是借“水上運動之城”建設東風,推動南三鎮等深挖濱海資源,引入更多民眾可參與的水上運動項目,讓水上運動成為湛江體育小鎮的一張王牌;二是強化人才反哺,要吸引更多運動員返鄉、來湛,為體育小鎮注入專業訓練、賽事運營的活力。唯有讓群眾參與更熱、產業融合更深、特色品牌更亮,湛江體育小鎮才能真正“動”出活力、“動”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