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運會進入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全省以“美麗廣東 志愿有我”為主題,開展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志愿凈灘活動。8月2日,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自然資源局、市委社會工作部、市海洋漁業局在金沙灣開展湛江站志愿凈灘活動,用實際行動為海洋“減負”,守護美麗海灣。(據《湛江日報》)
志愿凈灘,凈的是垃圾,暖的是人心。60多名志愿者沿2公里海岸線分工協作,從煙蒂到塑料瓶,從沙灘到紅樹林,不放過任何衛生死角。這些看似瑣碎的動作,背后是對海洋深沉的熱愛。尤其那些“小小環保衛士”,他們專注勞動的模樣,不僅贏得市民點贊,更讓環保理念有了代際傳承的溫度。當孩子跟隨大人參加凈灘活動,或許比任何宣傳都更能播下守護海洋的種子。這種“小手拉大手”的參與方式,讓凈灘不再僅僅是簡單的體力勞動,更成為凝聚社會共識、傳承環保精神的紐帶,讓愛護海洋的觀念在代際之間傳遞延續。
對湛江而言,志愿凈灘從來不是“一次性行動”,而是深深融入城市血脈的持久自覺。應該說,海洋是湛江的重要命脈——它是“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的產業根基,是美麗海灣的顏值擔當,更是市民休閑生活的幸福源泉。正因如此,湛江將海漂垃圾治理視為重要的民生工程,通過“第三方服務+志愿凈灘+政協民主監督”的創新機制,織就一張嚴密的海洋生態保護網。2024年以來3.2萬人次清理7000余噸垃圾,這一串串數字背后,是湛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與努力,彰顯著城市守護海洋的堅定決心。
從金沙灣那一抹鮮艷的志愿紅,到遍布全市各個角落的凈灘行動,湛江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一個深刻的道理:生態保護從來不是少數人的“獨角戲”,而是全體市民共同參與的“大合唱”。當機關干部以身作則,用行動引領社會風尚;當漁民們自覺守護自己的“藍色家園”,不再向海洋傾倒垃圾;當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將環保理念帶回家庭;當商戶們在經營中注重環保,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當每一個人都意識到自己與海洋的緊密聯系,當彎腰撿垃圾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當“不向海洋扔雜物”成為社會共識,這片海相信會永遠保持清澈與美麗的本色。
可以說,志愿凈灘不僅僅是為了清理海洋垃圾,更是在用心擦亮城市最珍貴的“海洋名片”。這張名片上,鐫刻著湛江人的生態自覺,體現著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擔當;蘊含著濃濃的民生溫度,讓市民在優美的海洋環境中享受幸福生活;更承載著一座城市對未來的莊嚴承諾——堅定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守好這片碧海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