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國內最大在線旅游平臺——攜程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圖文并茂發出原創推文《新開航線,僅需7元!去中國大陸最南端,俯瞰彩色鹽田,還有“中國第一大火山島”!》,生動介紹和推薦了湛江特色美景、美食,引起網友們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據7月30日《湛江晚報》)
當硇洲島的黑石灘、南極村的橘子海、徐聞鹽場的彩色波光透過屏幕闖入視野,人們忽然發現,這里藏著廣東最本真的海之浪漫。但流量帶來的熱度終會褪去,如何讓這份“海的浪漫”從“一時出圈”變為“長久紅火”,考驗著城市的智慧。
湛江的底氣,在于那份未被過度驚擾的原生態。這里既有“中國第一大火山島”硇洲島的地質奇觀,又有南極村“合水線”兩海相擁的自然饋贈;既有徐聞鹽場曬鹽人傳承千年的勞作圖景,也有菠蘿的海一望無際的田園詩意。更難得的是,赤坎老街的騎樓還留著南洋商埠的煙火氣,10元以內的水上巴士就能讓你在港灣里讀懂城市與海的羈絆。這種“商業味淡、海味濃”的特質,正是當下游客最渴求的體驗,也是湛江最該守護的根基。
要讓浪漫保鮮,必須有“留客”的基礎。當務之急是升級“海陸空”立體交通網:加密水上巴士航線與班次,讓“以船代步”成為常態;打通景區間的接駁專線,讓游客告別“轉車難”;規范民宿與餐飲服務,杜絕“宰客”亂象。基礎設施的完善,不是要建多少高樓大廈,而是讓游客在海風里感受到便利與安心。
更重要的是,要讓“海的浪漫”長出文化的根。湛江的海,從來不只是風景。硇洲島的燈塔曾指引過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赤坎老街的騎樓見證過廣州灣的商埠繁華,南極村的珊瑚屋凝結著漁民的生存智慧。這些故事不能只藏在地方志里,而應變成可觸摸的體驗:在鹽場跟著鹽工學曬鹽,在老街聽商戶講騎樓往事,在海島參與漁家祭海儀式。當自然景觀與人文記憶交織,“看海”就會變成“懂海”,游客帶走的就不只是照片,還有一段與海有關的深情。
流量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攜程的推文是個好開端,但湛江的故事還能講得更活。可以邀請漁民、鹽工、老街守藝人當“文旅代言人”,用他們的方言與日常,拍出更有煙火氣的短視頻;可以設計“海的浪漫”主題盲盒,把菠蘿干、海鹽、貝雕等特產變成“城市名片”;甚至可以聯動海南,推出“瓊州海峽兩岸游”,讓湛江成為進出島游客的“必打卡站”。讓每一個來過的人都變成宣傳員,這才是最持久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