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廣州數據交易所(湛江)服務基地的輔導下,“‘飛行創想’紅樹林入侵物種無人機識別算法模型:互花米草”數據產品通過廣州數據交易所合規審核,正式上線發布。這是全國首個基于無人機的紅樹林入侵物種識別算法模型,也是基于海洋低空數據與現實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孵化的一款創新型數據產品,將為紅樹林裝上“科技鎧甲”。
該數據產品由飛行創想(湛江)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結合無人機技術和智能算法建立生物識別模型,通過無人機搭載高分辨率傳感器,獲取紅樹林區域的高清影像數據,再利用深度學習算法對互花米草進行精準識別和定位,解決了在紅樹林生態保護人工操作過程中入林難、耗時多和精準度低問題。
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近年來卻面臨著入侵物種帶來的嚴峻挑戰。互花米草就是其中一種入侵物種,其以密集的根系侵占灘涂,導致貝類、蟹類等底棲生物死亡,擠壓紅樹林生存空間。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專項項目支持下對互花米草進行了清理,其面積2021年較2020年下降,但2022年較2020年增加了45.6%,在保護區全域擴散趨勢明顯。“修復”與“入侵”的平衡難題亟待解決。
然而,傳統的紅樹林巡護方式依賴人工巡查,受潮汐、地形等因素影響,覆蓋范圍小、效率低,難以實時掌握入侵物種動態變化,局限性愈發凸顯。人工智能與紅樹林保護的結合成為必然趨勢。
“這套算法模型,正是湛江‘人工智能+生態保護’的典型成果。它依托大疆Matrice系列無人機,能夠輕松應對紅樹林復雜地形的巡查需求,可快速找出并標注互花米草,通過‘無人機+AI’,打造一張紅樹林智能‘守護網’。”湛江市無人機應用產業協會理事長林棟表示。
該數據產品將廣泛應用于紅樹林生態保護部門,并為紅樹林科研機構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幫助他們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案,有效遏制互花米草的擴散,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健康。
據了解,此次“‘飛行創想’紅樹林入侵物種無人機識別算法模型”在廣州數據交易所完成數據產權登記,意義重大。這一登記不僅明確了算法模型的產權歸屬,為其推廣應用提供了公信力保障,更標志著湛江在“人工智能+生態保護”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邁出了規范化、市場化的重要一步。
同時,這一舉措是湛江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生態保護的生動實踐,為紅樹林保護領域的技術成果轉化、跨區域協同應用奠定了基礎,也為湛江打造“AI 滲透之城”“邊緣AI應用產業之城”增添了實質性內容。
近日,由湛江提交的另一項數據產品——“‘飛行創想’紅樹林入侵物種無人機識別算法模型:無瓣海桑”也在廣州數據交易所完成產權登記。未來,該算法模型的進一步推廣應用,有望為湛江乃至全國的紅樹林保護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