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市覃巴鎮山賴村村民劉福貴今年103歲,目前他身體健康、精神矍鑠,生活能自理,做飯、洗衣服、洗澡樣樣“得食”。他的家庭和睦、人丁興旺,是當地羨煞四鄰的大家庭。
吳川市覃巴鎮山賴村103歲老人劉福貴(左)。
靠豆芽養活一大家人
近日,記者走進山賴村,該村是一個小山村,依山而建,四周被蒼翠樹木包圍,風景優美。山賴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有著光榮的歷史,村莊多人參加革命工作。劉福貴年輕時加入了村中的抗日聯防分隊。“勝利后,當時我真是非常激動。”老人回憶起烽火歲月,無比激奮。
劉福貴與妻子同心,扎根農村、勤勞耕耘,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先后生下8個子女。山賴村家家戶戶都有做豆芽的技術,是當地聞名的“豆芽村”。劉福貴就是其中掌握豆芽技術的佼佼者。每天,他和妻子選種浸泡、控溫催芽、遮光生長等,如同呵護小孩一樣制作豆芽,關鍵步驟一個都不能少。他選擇顆粒飽滿的綠豆或黃豆,剔除浮水或破損豆粒,然后用溫水浸泡10多個小時,全程覆蓋黑布,并隨時觀察豆芽情況進行澆水。
“做豆芽其實是很辛苦的技術活,一般要晚上澆水2次,白天要澆水4次,所以晚上要經常起床,影響睡眠。”劉福貴笑著介紹說,關乎豆芽質量、口感最重要的因素是選豆。
“我爸從來不用差的黃豆或綠豆,他要求非常嚴格,要求顆顆飽滿。”劉福貴的大兒子劉亞慶今年70歲,是山賴村村民小組長,他說以前看著父母白天要干農活,晚上還要為豆芽操前忙后,他們兄弟姐妹都很自覺為家里分憂。
“父親以前每天一大早騎著單車裝著200多斤的3缸豆芽,到覃巴、博鋪、吳陽、梅菉等地銷售,附近幾十公里遠的圩市他全部到過。”由于豆芽質量好、口感好,劉福貴忠誠老實,又參加過革命,得到群眾的尊重和愛護,他的豆芽從不擔心銷售。
“我們兄弟姐妹的讀書費用基本上都是靠豆芽一分分賺回來的。”劉亞慶說,父母為了全家人的生計,從不叫苦叫累。
“我非常熱愛做豆芽,一邊可以賺錢,一邊可以鍛煉。同時,又能到外面和大家聊天,了解社會百態。81歲的時候,子女怕我辛苦和擔心安全,個個都來勸我,才被迫停下了。”劉福貴說。
身體健康頤養天年
近日,記者來到老人家里時,劉福貴才剛剛穿好上衣。“父親在家時,喜歡赤膊。有客人來時,他才穿上衣服。”劉亞慶笑著說,父親年輕時個子高、身體壯,力氣非常大。由于身體底子好,非常怕熱,一年四季基本都穿短袖。
劉福貴喜歡與人聊天。去年之前,他每天都到村中鋪子與村民閑聊,并保持飲茶的習慣。“什么茶都飲,我們有空時,也會載他到吳川茶樓去飲茶。”劉亞慶介紹說,父親生活基本能自理,自己做飯、洗衣服、洗澡,胃口還不錯。老人早晚吃稀飯,晚餐能吃兩碗飯,以肉和菜為主。
目前,劉福貴的家庭四代同堂、人丁興旺,有七八十人,從事各個行業,個個誠信勤勞,第三代有不少大學生,其中一個在哈工大讀書。
劉亞慶介紹,家族中有不少八九十歲的老人。父親能長壽除了基因,與他的心態和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父親為人和善、樂觀豁達,多年來適當鍛煉和勞動,早睡早起,不沾煙酒。“父親的生日靠近中秋節。我們為了方便,每年選在中秋節為父親辦壽,闔家團聚,這天是父親最為開心的一天。”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