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夜晚11時,暴雨來襲,在湛徐高速龍門收費站附近等待同行老鄉的湖南懷化人蘇先生,連忙扛著行李快步走向收費站出口廣場,希望能找到地方躲雨。正在亭外站崗的工作人員韓喜欽看到后,立即前來將他帶至安全區域休息……次日清晨6時許,在與收費站工作人員道別后,蘇先生重新踏上返鄉路。(據《湛江日報》)
從發現雨中等待,到上報情況、接過行李、提供熱水面食,再到安排休息場所……一系列操作解蘇先生的燃眉之急,高速收費站變“暖心驛站”,藏著“特別的愛”。
這種“特別的愛”系于群眾情懷。在職責之外,面對群眾的困境,我們是選擇事不關己,還是選擇設法伸出援手?這個問題,湛徐高速龍門收費站給出了答案。可以說,高速收費站變身“暖心驛站”,打破了一些人對公共服務“冷冰冰”的刻板印象,讓公共服務成為充滿人情味的親切關懷。進一步來看,在職責之外,面對群眾的特殊需求,我們職能部門如果始終揣著群眾情懷,盡力做到“特事特辦”,群眾就能更深刻讀懂公共服務“以人為本”的初心。這樣看來,我們公共服務行業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妨多一份“主動服務”的意識,多一些“靈活變通”的智慧。例如,車站、機場、政務服務大廳等人員密集場所,要努力為老年人、殘疾人和有需要的群眾提供實實在在的應急幫助……總之,厚植群眾情懷,讓“暖心舉動”從“偶然”變成“必然”,從“個案”變成“常態”,公共服務的親民形象才越來越生動。
這種“特別的愛”不止于動人心。將心比心來“換位思考”,站在外鄉人蘇先生的角度來想想,我們就不難體會到這種“特別的愛”的意義。因此,面對貼心的安排,蘇先生十分感動,緊握韓喜欽的手連聲道謝:“感謝你們給我提供這么溫暖的休息場所!更值得一提的是,高速收費站成為“暖心驛站”雖然只是“小善”,卻能折射出文明之光。對于受助者蘇先生來說,這樣的“小善”或許會銘記于心,久久難以忘懷。這樣一來,我們湛江就會給他留下美好印象。
我們有理由相信,累積類似的“小善”,奉獻“特別的愛”,溫厚湛江的名片就會被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