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湛江千村達人小紅書培訓活動正式開幕。在首日活動中,100名本土內容創作者齊聚一堂,通過系統化的專業培訓,深入學習鄉村爆款內容創作、手機拍攝與剪輯技巧、農文旅主題圖文創作以及情景模擬直播帶貨等實用技能,助力千村達人提升內容競爭力,激活湛江“百千萬工程”傳播新動能。
培訓現場干貨不斷,小紅書種草學講師郭強直擊內容創作者面臨的困境,針對“如何找準個人定位”“發文流量低迷是否不適合做內容”“優質內容數據不佳”等常見問題,結合實戰經驗現場拆解進階方法論,為本地內容創作者提供從定位到破圈的全鏈路指導。參訓的本地達人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記者現場采訪了多位學員,他們熱情分享了此次培訓帶來的滿滿收獲和深刻感悟。
【用新媒體帶吳川特產“出圈”】
“以前只知道小紅書是個‘種草’平臺,但具體怎么‘種’和抖音、視頻號這些平臺的差別在哪,不太清楚。”湛江大川文化傳媒創始人曾滴感慨,這次培訓講得很清楚,小紅書用戶更喜歡真實、有用的分享,比如吃了一種海鮮,不光要拍得好看,還得講這東西咋來的、吃起來啥口感、和別的地方有啥不同。
談及最大收獲,曾滴認為是掌握了“看菜下碟”的內容運營。“比如發小紅書,就得多從‘本地人視角’講吳川的故事”她舉例道,吳川作為沿海城市,海蜇、沙螺等特色海鮮不為多數外地人熟知,后續將通過視頻清晰展示這些特產的形態、烹飪方法及營養價值。
“吳川雖小,但這幾年發展越來越好了,既有靠海的新鮮海鮮,又有傳承多年的民俗文化,像年例、飄色等等。可很多外地朋友根本不知道吳川有啥好玩的、好吃的。”曾滴說,希望通過短視頻,把吳川的特色與文化傳播出去,尤其是借助小紅書強大的“種草”能力,讓更多人知曉吳川的多元魅力。
【用“因地制宜”打法讓老手藝被看見】
“以前我們賣拖鞋,主要靠抖音、視頻號這些短視頻平臺做宣傳,就是拍些視頻講講吳川拖鞋的歷史,聊聊這些年怎么一步步發展到現在的,再展示下銷售渠道。雖然也有老客戶通過視頻找到我們,但總覺得流量不太穩定,宣傳效果也比較普通。”吳川歐氏拖鞋第三代傳人歐偉浩向記者坦言。
歐偉浩的經歷,折射出許多自媒體新手的共同困境——從未系統學過剪輯技巧,拍視頻全靠手機隨手錄;起賬號名字、想視頻標題全憑自己“瞎琢磨”;更沒研究過不同平臺用戶的偏好,反正各個平臺發的視頻內容都差不多。
“上了課才知道,原來取個好名字學問這么大!”歐偉浩興奮地分享,“比如要把賬號的‘身份’和‘能提供的價值’結合起來,這樣別人一看就明白你是誰、能帶來什么。”此外,他還學到了不少AI工具的實用技巧,比如用人工智能生成產品的高清美圖,或是輔助想出更吸睛的宣傳標語。而最讓他豁然開朗的,是老師強調的“因地制宜”運營策略,不同平臺的用戶口味差異明顯,拍視頻的方法、寫文案的風格都得針對性調整。
【精準定位“她需求”助力“湛品”出圈】
湛江市農發集團湛品推薦官符婷婷介紹道:“目前農發已通過抖音、小紅書、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持續開展湛江農產品推廣工作。今天的培訓讓我系統掌握了更專業的運營技能,這些實用方法對后續做好農產品宣傳很有指導意義。”
她特別提到,小紅書平臺以年輕女性用戶為主,而湛江優質農產品中恰好有諸多具備美容養顏功效的特色產品,“這為我們提供了精準切入點!接下來我們將重點策劃‘美顏農產品’主題推廣活動,通過深入挖掘產品功效、講求科學佐證的優質內容,向全國消費者生動傳遞湛江農產品的品質優勢,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我們的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提升湛江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從“摸著石頭過河”到精準“破圈”】
“我們都知道得用好新媒體平臺來宣傳湛江的‘三鮮三美’,具體怎么操作呢?以前都只有模糊的概念,只能自己摸索著做。”湛江市旅控集團品牌營銷部陳思媛坦言之前在新媒體平臺做宣傳工作的困惑。
經過首日培訓,陳思媛激動地為活動點贊:“這次培訓邀請的專業老師先是給我們掰開了、揉碎了講,然后手把手帶著實操,實用性非常強,既讓我們能夠在運營賬號的過程中避坑,又讓我們學到了一些隱藏技能,無論是對個人博主還是企業賬號來說都是受益匪淺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類似的實用的培訓活動,助力更多優質賬號成長起來,讓鮮美湛江破圈、出圈!”
【AI技術賦能廉江紅橙宣傳】
培訓現場,廉江市大姑媽農業有限公司經理揭育娟嘗試生成AI宣傳視頻。她感慨道:“現在的AI技術發展令人驚喜,能為農產品宣傳提供高效助力。”
此前,該公司主要通過抖音、視頻號等平臺推廣農產品,也曾嘗試小紅書渠道,但流量效果未達預期,宣傳效能有限。經過此次培訓,揭育娟對小紅書平臺的潛力有了全新認知,也更清楚內容運營關鍵要點與推流規則。
揭育娟表示,未來將嚴格規范內容發布,結合小紅書平臺的精準傳播優勢,制定規范化運營策略去宣傳廉江紅橙。她信心十足地談到:“相信經過這次培訓能有效提升品牌傳播效能,助力廉江紅橙在小紅書實現流量與銷量的雙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