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秋之夜,徐聞縣體育中心將迎來一場以“地心脈動”為主題的大型自然藝術盛典——“心跳地球”北緯20°的時尚熵變宣言盛典。(9月15日《湛江日報》)
在縣域文旅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徐聞的破局之道頗具新意——它不追逐網紅打卡地的短期熱度,而是深耕“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地理特質,從一開始南極村會“呼吸”的民宿出圈,到北緯20°13′14″“世界愛情角”的浪漫賦能,再到即將于中秋之夜上演的“心跳地球”地質藝術盛典,一步步把獨特的地理坐標,轉化為有溫度、可參與、能共鳴的文化IP。這種“地理+”的深度開發,不僅讓徐聞跳出了同質化陷阱,更為縣域文旅如何激活本土資源提供了生動范本。
曾經,“地理末梢”是徐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道坎,如今徐聞巧妙發力“地理+”,頗有將短板變成潛力板的味道。通過近年高頻宣傳和“菠蘿的海”出圈,徐聞獨特的地理位置也隨之廣為人知。而徐聞的高明之處,是不局限于以“南極村民宿”來引客。它借合水線“兩海交匯”的水文奇觀,打造“世界愛情角”,讓自然景觀有了情感內核;又以珊瑚礁、紅樹林的生態修復為底色,讓“愛情角”不止有浪漫,更有生態旅游的延展。今年5月,當百位情侶在“201314婚姻登記處”打卡、向愛情郵筒投遞明信片時,他們觸摸的不只是一個地理坐標,更是徐聞為“愛”量身打造的沉浸式體驗——把經緯度的數字諧音,轉化為“一生一世”的情感寄托。如此一來,獨特的地理緯度,也就有了打動人心的“出圈”底氣。
即將到來的“心跳地球”盛典,是徐聞在“地理+”上的再發力。從報道來看,活動沒有簡單展示火山地質的靜態景觀,而是用48米超規格舞臺、LED巨幕與國際頂級特效,把地球內部的能量流動轉化為“地心穿越”的感官體驗。這種創新,本質是用現代科技為地理資源“解碼”——讓游客不只“看到”火山奇觀,更能“感受”地球的脈動。為何徐聞要以此來營造“心跳”回憶?其實很久很久以前,雷瓊曾連成一片,從距今約3000萬年開始,發生東西向的斷陷下沉,海水涌入斷陷區形成瓊州海峽,雷州半島與海南島從此隔海相望。伴隨瓊州海峽的形成,歷經前后11期的火山噴發,這片地區擁有廣闊的玄武巖臺地、形態各異的火山地貌。所以說,在徐聞感受“心跳地球”,本就很有“穿越感”。本土歷史文化元素的融入,讓這場科技盛宴不缺“徐聞味”,避免了淪為炫技的空殼。
當地理坐標長出文化的“心跳”,縣域文旅自然能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精彩之路。其實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地理密碼”,關鍵不在于資源多少,而在于能否找到“地理+情感/科技/文化”的結合點,讓坐標不再是地圖上的一個點,而是能承載故事、喚起共鳴的“有心跳的空間”。期待徐聞即將上演的“地心脈動”,能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