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學生們坐上了通往學校的“點對點”定制公交專線。
9月開學季,湛江市第七小學門口,藍白新能源客車停靠專用站點,學生有序下車,安全員細心叮囑;家長陳女士感慨:“以前送孩子堵半小時,現在公交直抵校門,省心又安全。”(據《湛江日報》)
校園公交專線破解“接送難”的民生痛點。學校門口,曾是不少城市的“堵點重災區”:私家車扎堆停靠、電動車穿梭搶道,家長耗時長、學生不安全,交通擁堵還波及周邊居民出行。湛江的破題思路,是用“定制化公交”替代“分散式接送”,把分散的學生出行需求整合起來,通過專用線路、固定站點、定時發車,讓公交直接“對接”校門。這種“點對點”的服務,既免去家長早晚奔波之苦,也減少私家車占道造成的交通擁堵,一舉破解“學生上學難、家長接送累、城市交通堵”的連鎖難題。可以說,這改變的不僅是通勤時間,更是家長們從“焦慮”到“安心”的心態轉變。
另一方面,校園公交專線是對“綠色出行”理念的培育與引導。當下,不少家庭習慣用私家車接送孩子,既增加交通壓力,也不利于環保習慣的養成。而校園公交專線的推廣,不僅通過集中出行減少碳排放,更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上了一堂“綠色生活”啟蒙課——當孩子們習慣乘坐公交上學,不僅能學會遵守秩序、與人相處,更能從小樹立“低碳出行”的意識。這種理念的傳遞,比單純的口號宣傳更有感染力,能逐步形成綠色出行的良性循環,為城市交通減排貢獻力量。
側面去講,專線的“擴容提質”背后,是公共服務的協同發力與精準施策。校園公交不是簡單的“加車增線”,而是公交集團與教育局等相關部門的聯動系統工程:既需要主動對接學校摸查需求,根據學生分布、上下學時間設計線路,避免“線路繞遠、站點不便”的問題;又要考慮選用新能源客車、配備專職安全員,從車輛安全到人員管理形成閉環。這種“按需定制”的服務模式,跳出傳統公交“固定線路、固定班次”的局限,把公共服務的“供給側”與群眾需求的“需求側”精準對接。如此一來,讓不同片區、不同學校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務的便利。
公共服務聚焦群眾最迫切的“小需求”,同樣能做出“大文章”。湛江的實踐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接下來,正如有關負責人所說“專線不是‘一開通就完事’,要持續優化服務”,針對部分偏遠社區的線路覆蓋不足、極端天氣下的應急保障機制完善、家校之間的信息溝通等情況,都可以作為優化方向,從而讓這條“暖心橋”越架越寬,讓這樣的“小切口”服務更值得期待。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