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就像一位又美又颯的少女,喜沖沖地揣著春的溫暖,笑瞇瞇地撥開夏的炎熱,踏著時光的節拍,款步姍姍地前行。終于,它在最合適的位置美滋滋地安頓了下來……
秋,明眸皓齒,一身秀氣。經它精心裝扮的季節啊,讓人耳目一新,驚喜萬分!
“秋高氣爽十月天,原野處處豐收忙。付出一年辛苦的人們,臉上寫著幸福的模樣。牛羊滿山糧滿倉,雞鴨成群瓜果芬芳……”婉轉悠揚、清脆甜美的歌聲從不遠處傳來,像一泓清泉,更像一輪明月。
秋天清透明朗。萬里蒼穹,如大海般湛藍。多藍啊!藍得純凈,藍得剔透,藍得光在跳躍。藍天下,棉花形、柳絮狀的云朵如雪般白。多白啊!白得單純,白得潔凈,白得銀光閃閃。天和地仿佛濾過一樣,素凈而透徹。就連飛鳥掠過也留下長長的、清晰的蹤跡。蜂兒和蝴蝶的嬉戲穿梭也留下明顯的線條。極目遠眺,天邊的高山大嶺、村莊和市鎮,不遮不掩,清清晰晰,一目了然。蜿蜒盤旋的江河,像條條玻璃帶子,靜臥大地的湖泊似面面明亮的鏡子。
秋天色彩斑斕。你看山坡上那一排排的楓樹,著了火一樣渾身通紅,仿佛在熊熊燃燒。秋風簌簌,片片楓葉應聲而落,樹下好像鋪上了耀眼的紅毯。再看那大傘狀的銀杏,密密麻麻的葉子一片金黃,像涂上了濃濃的顏料。秋風蕭瑟,蝴蝶似的葉子紛紛而下,漫山遍野,宛如撒滿了厚厚的金子。鮮花迫不及待,也要在這溫馨和諧的秋天里一展風采。的確很美!菊花落落大方,膚色白皙,笑得如陽光般燦爛。月季羞羞答答,脈脈含情,臉紅得如涂胭脂。百合娉娉裊裊,風姿綽約,嫩滑的臉蛋白里透紅。芙蓉纖腰楚楚、亭亭玉立……
秋天果實累累。蔬果稻子也不甘示弱,它要在秋天這個大舞臺上亮麗出彩。墨綠莖白脆生生的白菜就像一大群穿著古典的琵琶仙子,在專心致志地彈唱。手臂一樣大的蘿卜又白又脆,一扎嫩綠葉子微微收攏,活像一個個生猛的武士。深綠的冬瓜有的齊刷刷地吊在瓜棚下,有的如壯漢般躺在地上,似呼嚕大睡。一襲綠衣的生蔥,風靜而立,風起而舞,多姿婀娜。它,秋波凌凌,托著鳳簫,激情滿懷地奏著豐收的樂曲。西紅柿則像頑皮的小孩,挑著紅燈籠滿地跑……果園里,水靈靈的紅橙在枝頭談笑風生。紅土地上黃澄澄的菠蘿香噴噴,迷游人,醉蜂蝶。望向田野,稻穗彎腰,稻浪翻滾,金毯起伏……
秋天歌聲美妙。天高云淡,一隊隊的大雁“一”字排開,悠然飛翔。“嗷嗷”的叫聲不斷從它們的嘴里滑出,似一首首高亢激越的歌曲,又像一首首秋日的小令。它們是在歌唱迷人的秋色吧?那得意的吟哦肯定是豐收的喜悅了。秋風吹過,葉落紛紛。那不知名的鳥兒可能是心血來潮,也可能是有備而來,它穩穩地站在葉子稀疏的樹枝上,引吭高歌。歌聲清甜,就像一碧千里的綠草隨風輕搖;腔調圓潤,似生色靈性的溪水叮咚流淌;歌聲尖細,如長長的細線輕拂飄動……澄凈素美的秋夜,稻田里,水溝邊、江堤下、大路旁……昆蟲欣喜若狂,它們無法控制陡然從心中涌起的沖動,放開喉嚨,縱情歌唱:“吱吱”“啾啾”“唧唧”“瞿瞿”……聲音不斷變化,時而像彈著北方的大三弦,渾厚雄亮;時而似拉著手風琴,悠揚飄逸;時而像二胡獨奏,婉轉幽怨……癡癡地聽著,我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演唱者中,有蟈蟈、青蛙、蟋蟀、螻蛄、紡織娘、歪頭蛙、金鐘兒和黑頭蟲等。它們只只都是吹拉彈唱的高手啊!
秋天詩情噴涌。山坡上,嶺腳下,蘆花盛開,白茫茫的一片。風吹花飛,落到籬下,落在屋脊,落入清冽的溪水。此情此景,讓人不禁重吟那膾炙人口的妙辭佳句:“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秋風輕吹起荻花,如雪飄飛漫天涯。”“晚云收,夕陽掛,一川楓葉,兩岸蘆花。”河水清澈,兩岸漸黃的柳樹在風中搖曳,玉手般長長細細的柳葉輕拂水面,似多情的少女敞開心扉在傾訴心事,更像蘭質蕙心的才女在奮筆疾書,流瀉著經久不衰的名篇。蘆花自古以來就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青睞,他們寫蘆花,贊蘆花,悟蘆花,留下了大量的千古絕唱。唐·雍裕之的《蘆花》:“夾岸復連沙,枝枝搖浪花。月明渾似雪,無處認漁家。”便可見一斑。夜空深藍,圓月高掛,月光清麗,柔波流轉。明月下,一片朦朧,大山呼呼沉睡,河水也腳步輕輕。遠處偶爾傳來幾聲稀稀疏疏、若有若無的鳥鳴。如此的月夜,又有多少詩翁詞人、文學大家凝望明月而詩興大發呢。流傳千古的《月夜憶舍弟》誕生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代詩人王建,于月色如水的中秋之夜,思潮狂涌,《十五夜望月》則一揮而就:“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把親人遠隔,渴望相聚那份悠長而熾熱的思念刻畫得淋漓盡致。
秋天,草木卸妝,沉靜婉約;鮮花笑秋風,芳香飄千里;果實飽滿人人歡,鳥雀俊朗添秋色。秋天是明麗的,是坦蕩的,是舒爽的,是詩意的!
秋色如畫,歲月如歌。在這孕育收獲的季節里,讓我們奮力書寫人生的價值,厚實生命的意義,從而結出豐碩而閃耀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