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作“湛江青藍講堂”開班動員講話。通訊員供圖
9月1日,市生態環境局舉行湛江市生態環境AI環評智能審核系統“湛小環”上線啟動儀式,首期“湛江青藍講堂”同步開班授課。
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織演進的背景下,推動“人工智能+”向生態環境領域滲透及深度融合,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路徑。“湛小環”的正式啟用,標志著我市邁出了“通向綠色智慧生態文明的關鍵一步”。
“湛小環”啟動儀式現場。記者黃芷倩攝
AI賦能,破解環評傳統難題
會上,市生態環境技術中心工程師對“湛小環”系統的核心能力進行深度解讀和實操演示。據介紹,“湛小環”系統深度融合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云計算三大核心技術,構建“雙輪驅動”技術架構。一方面集成法規條文、政策文件、技術導則及海量歷史案例形成“環評知識圖譜”,另一方面建立“數據驅動-智能分析-精準判斷”的全流程作業體系。該系統可快速解析動輒數百頁、專業術語密集的環評報告核心內容,自動提取項目工藝流程、污染物排放等關鍵信息,將以往需數小時甚至數天的人工梳理工作壓縮至“十余分鐘”,信息提取準確率超85%。
針對環評工作中“耗時長、標準難統一”的痛點,系統創新實施“AI初篩+人工復核”雙軌機制,為審核工作裝上“智能雙引擎”。對環評影響較小的項目,AI率先“上崗”,可快速實現報告邏輯一致性、比對政策合規性、分析數據合理性判斷,“最快15分鐘即可生成初篩意見”,審核效率較純人工模式提升超90%。
工程師對“湛小環”系統進行解讀。通訊員供圖
知行合一,“青藍講堂”助推人才培育
當天,“湛江青藍講堂”正式開班授課。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在動員講話中指出,“青藍”既代表綠水青山的生態底色,也寓意“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人才培養理念。講堂旨在搭建一個傳幫帶、聚智前行的平臺,推動業務骨干與青年干部互學互鑒、共同成長。
據悉,“湛江青藍講堂”將作為常態化學習機制,每月開展兩期,由業務骨干輪值授課,內容涵蓋政策解讀、案例剖析、實戰經驗介紹等多方面,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環保鐵軍。
“我們要讓AI真正成為生態保護的‘智慧大腦’。”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表示,AI技術將逐步融入生態監測、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全鏈條,推動“智慧環保”從藍圖走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