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吳川市長岐鎮良村采訪時了解到,該村有一株46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它被譽為“革命英雄樹”,見證了良村的歷史變遷和革命戰爭年代的崢嶸歲月。
良村有棵樹齡460余年的“革命英雄樹”。記者林明聰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位于良村張氏祠堂前的這株古榕樹長勢茂盛、巍然挺立,虬曲的枝干如巨掌般向天空伸展,濃密的綠葉在陽光下泛著翡翠般的光澤。樹身上掛著獨屬的“身份證”,這是2018年9月湛江市人民政府懸掛的二維碼銘牌,明確標注該榕樹是“國家二級保護古樹”,科屬桑科、榕屬,樹齡460年。古榕樹周邊被一圈金屬護欄細心保護,看似一個小型的“古樹公園”。
古榕樹旁,豎著一塊立于2018年仲夏的“革命英雄樹”石碑。據碑文記載,這棵大榕樹是明朝嘉靖年間良村張氏開基祖親手所種,至今已有460多年歷史,它見證了革命戰爭年代良村的光輝歲月。1945年1月16日,中共茂化吳梅中心縣委在良村領導組織抗日武裝起義。良村張氏7條村共400多人,聚集在祠堂外參加起義宣誓,在大榕樹下歃血盟誓:為抗日救國血戰到底,永不動搖。起義隊伍整編成立南路抗日獨立大隊。
“1945年1月16日,400多名村民在這里集結,槍聲劃破夜空,‘良村起義’的火炬照亮了吳梅邊區的抗日前線。”今年89歲、在張氏宗祠擔任管理員的張其昌向記者介紹那段崢嶸歲月時,雙眼閃爍著光芒。他說,當年大榕樹下“為抗日救國血戰到底,永不動搖”的誓言,至今仍在村民中傳誦,回蕩在村民們的心中。張其昌說,在抗日戰爭時期,良村不僅是抗日革命根據地,還是黨組織聯絡總站、茂化吳梅邊抗日武裝起義指揮部所在地,在南路抗日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小時候我們總在樹下玩,老人就給我們講抗日的故事,說這樹是‘英雄樹’,要好好保護。”良村一位年約5旬的村民說,現在村里的孩子放學后,也會跑到樹下玩耍,大人們依舊會給他們講樹下的誓言與抗戰故事。
如今,這株古榕不僅是自然遺產,也成為良村開展紅色教育的“活教材”。據張其昌介紹,近年來,村里結合古樹保護與紅色旅游,以培育紅色接班人為己任,通過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欄、宣傳畫等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向深入,再通過現場上課講解、特色示范課堂、學生演講、征文比賽等活動,讓革命精神走進青少年一代,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尤其是2018年以來,良村通過修繕革命舊址、重新規劃展館布局、整理歷史資料等措施,精心打造出中共湛江市黨史展覽館、良村革命史展覽館、黨建廣場等一批紅色教育基地,吸引大批當地黨員干部和學生前來參觀學習,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張其昌表示,今后,良村還將結合“革命英雄樹”的故事,通過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在紅色文化熏陶中滋養心靈,在紅色歷史情境下吸取力量,使他們從紅色基因接受者轉變為紅色基因傳播者和踐行者,教育引導他們從小就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