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萬英才匯南粵”招聘活動中,我市多家企業積極行動,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吸納和培育人才。(7月31日《湛江日報》)
從涼山彝族小伙吉日為布在招聘會上簽下首份合約,到重慶姑娘周浩然驚嘆于湛江生蠔的肥美,再到藏族姑娘昂旺措毛愛上這里的生活節奏……這些鮮活故事,勾勒出湛江在“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中書寫的人才篇章。這座濱海城市用真誠與智慧,回答著發展之問:何以“才”愛上湛江?
以城市魅力“表白”,讓人才“近者悅而遠者來”。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終究要靠發展潛力說話。湛江的獨特魅力,在于將濱海城市的自然稟賦、“百千萬工程”的戰略機遇與人才的成長需求緊密相連。從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實踐舞臺,到文旅產業升級的創新空間,再到海洋經濟發展的廣闊藍海,這座城市為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人才提供了清晰的“價值實現路徑”。“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是一個契機,但更關鍵的是湛江讓人才看到:在這里,個人理想能融入城市發展的洪流,專業所長能對接時代需求的風口。這種“選擇湛江就是選擇機遇”的共識,形成了“近悅遠來”的趨勢。
以多重暖意“呵護”,讓人才“此心安處是吾鄉”。留住人才,靠的從來不是空洞的承諾,而是實打實的保障與心貼心的關懷。湛江部分企業的實踐印證了這一點:從“雙一流學歷直接聘主管”的晉升通道,到住房補貼、安家費等生活支持,暖心的“組合拳”為人才解除了后顧之憂;從手把手帶教的成長指引,到共嘆生猛海鮮的生活融入,讓外來人才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這座城市懂得,人才對“歸屬感”的渴望,既需要薪酬福利的“硬支撐”,也需要生活便利、人際友善的“軟環境”。當“薪酬友好”“節奏舒適”“市民熱情”成為人才的共同感受,當“買涼茶”“飲早茶”成為新的生活習慣,“他鄉”自然成了“吾鄉”。
以事業平臺“陪伴”,讓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引進人才不是終點,讓人才“才盡其用”才是關鍵。將金融人才投入投融資實踐,讓規劃人才參與文旅創新,使農業人才深耕特色產業,讓每一份專業能力都能在具體項目中落地生根——這種“人崗相適”的用才智慧,既讓人才在實戰中展現自我價值,收獲“把論文寫在紅土地上”的成就感,也讓城市發展獲得人才賦能,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積蓄動能。當人才的成長與城市的進步同頻,個人成才與城市成長共振,“英雄”自然能在這片熱土上找到用武之地。
從“選擇湛江”到“愛上湛江”,可能只需要一個見習期。人才愛上的,不僅是這里的海風與海鮮,更是這里的機遇與溫度、平臺與尊重。當“近者悅遠者來”成為常態,“此心安處是吾鄉”成為共識,“英雄有用武之地”成為現實,湛江必將成為更多人才逐夢、筑夢、圓夢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