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載萬噸出口鋼材的貨輪駛出海灣,為新加坡城建“添磚加瓦”;航空煤油在碼頭實現迅速通關前往阿聯酋,為國際航線注入“中國動力”;首艘國內貨輪重載靠泊碼頭,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基地正式接收開車運營所需原材料……
在碧波萬頃的雷州半島東岸,湛江東海島正上演著一場波瀾壯闊的產業變革:鋼鐵和化工產業如火如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三大龍頭項目自建的現代化專業碼頭,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東海島的海岸線上,成為產業協同的“港口群”,助力臨港產業“逐浪出海”。這一世界級臨港產業基地正發展為“黃金海岸”,成為撬動湛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中科煉化碼頭。
重大項目自建碼頭:筑就港口群“硬核基石”
7月28日,在湛江海事部門海巡船的全程護航下,首艘國內貨輪“東桂8”輪重載靠泊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碼頭,標志著該基地正式接收開車運營所需原材料,向2025年底實現基地安全順利投產的目標又邁出堅實一步。
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碼頭設有四個泊位,可停靠最大12萬載重噸船舶,已于2025年3月7日通過竣工驗收,并于6月30日正式獲得對外開放批復。
作為巴斯夫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投資項目,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生產基地。而這些設施的投運將大幅提升物流效率,高效服務國內外客戶,進一步助力湛江加快打造世界級綠色化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地,為東海島海岸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目前,東海島的港口正在形成集群。作為中國第五大島,東海島坐擁40萬噸級航道、13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島上基礎配套完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無縫銜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市場,海面上巨輪往來如織。
今年4月,寶鋼湛江鋼鐵基地原料碼頭迎來了開港投運的第10個年頭。經過十年的高速發展,該基地的碼頭設施與運營規模實現了飛躍式增長。碼頭岸線從最初的基礎規模擴展至如今的8公里,泊位數量由2座增加到13座。船舶進出港數量年平均增幅近17.46%,年吞吐量較投產當年提升了7倍,也就是說,寶鋼湛江鋼鐵基地原料碼頭投產十年來貨物吞吐量超1.8億噸。
中科煉化液化烴碼頭二期項目進行首次靠船作業。
得益于原料碼頭和成品碼頭的高效運轉,鐵礦石與煤炭“直達”高爐,成品鋼材“直裝”遠洋貨輪,支撐著千萬噸級綠色鋼鐵基地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成為推動粵西地區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核心引擎。
目前,湛江鋼鐵零碳高等級薄鋼板工廠項目碼頭及其配套工程也在加快建設,建成后將實現產品高效、低成本發運。
而在今年5月迎來投用五周年特殊節點的中科煉化港口也同樣取得亮眼成績。五年間,中科煉化港口累計接卸船舶2000余艘次,貨物吞吐量已突破4000萬噸大關。
港口是中科煉化項目核心物流樞紐,該公司通過“前港后廠”模式實現了高效生產與運輸協同,直接保障了原料進口與成品出口的連續性,形成“原油—成品油—化工原料”產業鏈運輸體系。
借助前港后廠優勢,中科煉化先后打通汽油、柴油、航煤、低硫船燃等產品出口流程,通過自有港口碼頭累計出口產品478萬噸,市場覆蓋至東南亞、澳大利亞、北美及歐洲。
7月2日,該公司液化烴碼頭二期項目投入運營,可滿足丙烷、丁烷等液化烴產品接卸需求,有效提升華南地區液化烴接卸儲運能力,為企業生產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原料保障。
港口群效應凸顯:激活產業生態拓展海外“朋友圈”
隨著項目陸續投產,港口群的“乘數效應”也在加速釋放。這些“量身定制”的碼頭實現了原料“門到門”、產品“門到船”的極短鏈物流,降低了企業的綜合物流成本,激活產業生態。
湛江作為粵西、環北部灣地區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是中國從國外進口鐵礦石運輸距離最短的地區之一,因此,30萬噸級碼頭是實現“高效率、低成本、國際化”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
以寶鋼湛江鋼鐵基地原料碼頭為例,湛江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其天然優勢,30萬噸級碼頭的投用不僅大幅降低了企業的原料運輸成本,更通過臨港產業的集聚效應,深度串聯起上下游產業鏈,也成為推動粵西地區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
海事部門護航“東桂8”輪首靠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碼頭。湛江海事局供圖
特別是近年來東海島海關創新“智慧商檢—大宗資源性商品監管(鐵礦石)”業務場景,實現進口鐵礦石順勢監管、無感通關。該場景應用以來,累計監管超3000萬噸進口鐵礦石,每批貨物通關時間減短15個小時,每年為企業節約綜合物流成本超2000萬元。
“以前為保障人員安全,查驗過程中需要暫停卸貨作業。現在通過‘進口鐵礦石智能查驗監管模式’,鐵礦卸貨能夠晝夜不間斷作業,效率高了,綜合物流成本也降下來了。真是讓企業省錢又省心。”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丘登云說。
依托港口群需求,東海島疏港公路、鐵路專線持續升級,集疏運體系不斷優化,形成暢通的海陸物流網絡。
落戶東海島的一個個重大臨港產業項目,近年來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從未停止,在專業化、深水化、自動化碼頭集群的加持下,它們“走出去”的步子更有底氣。港口群的崛起,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量——
寶鋼湛江鋼鐵基地成品碼頭。湛江鋼鐵供圖
今年上半年,湛江經開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20.17億元,占全市67.2%,同比增長72.3%,總量、增速全市第一。16家重點外貿企業中12家實現進出口增長,其中,中科煉化同比增長388.4%,寶鋼同比增長35.5%,冠豪高新同比增長102.4%。此外,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碼頭的正式開放,也將為經開區外貿進出口增長注入新動能。
不僅巴斯夫、湛江鋼鐵、中科等鏈主企業正在發揮帶動效應,港口配套也成為招商“金字招牌”,讓產業鏈“血脈暢通”。眼下,更多項目已瞄準這片熱土,一批與巴斯夫、中科煉化產品協同度高的下游項目紛紛“搶灘”落戶。上半年,湛江經開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9.67億元,占全市23.6%,在全市總量排名第一。新增納統項目23個,計劃總投資約33.6億元,新增投資約9.77億元。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