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吳川電影公司在吳川市梅菉街道大塘公園小廣場播放公益電影,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進基層文化惠民工程。(據7月21日《湛江晚報》)
每次看到電影下鄉的報道,都會想起小時候在村里曬谷場看《地道戰》《游擊戰》的情景。那時的露天電影對于80后的我們既是難忘的童年記憶,更是豐富的精神食糧,彌足珍貴。
如今,公益電影下鄉作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如同一束溫暖而明亮的光點亮鄉村的夜空,為村民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視聽享受,更是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承文化、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以光影賦能鄉村文化建設,讓鄉村的夜生活更加“有聲有色”。
公益電影下鄉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紅色經典可以讓村民們在熱血澎湃中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輕松詼諧的喜劇片用歡聲笑語緩解勞作的疲憊,讓大家帶著愉悅舒暢的心情入眠;充滿想象力的科幻大片能激發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向往,萌生要成為科技達人的夢想;還有融入法律知識的影片能以生動的演繹引導村民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不同類型的電影就是一場場不同內涵的文化盛宴,為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愛好的村民傳遞生活的美好、傳授專業知識,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到電影藝術的魅力。
在我看來,一塊幕布、一個投影儀,看似簡單,實則考驗有關部門的智慧。如何讓公益電影下鄉持續成為激活鄉風文明建設的“一池春水”,需要文化部門不斷創新放映思路,如利用數字平臺為村民提供采取“點單”服務,讓群眾參與到放映工作中來,積極回應村民期待;與時俱進加大對放映設備的投入和技術支持,提供更加優質的觀影體驗;進一步創新宣傳推廣方式,結合年輕人的喜好將電影與鄉村文化活動、互聯網等相結合,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到“曬谷場”上和長輩們交流互動,讓公益電影在鄉村煥發出新的朝氣和活力。
電影是“光”和“影”的藝術,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和載體。農村公益電影下鄉是文化惠民的生動實踐,是振興鄉村文化的重要舉措。衷心希望公益電影能夠不斷優化升級,持續滋養鄉村文化建設,助力鄉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