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也是人大代表發揮作用的“主戰場”。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浪潮中,湛江市五級人大代表響應省、市人大號召,發動和保障全市1.1萬多名人大代表充分發揮特點優勢,緊扣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將履職實踐深度融入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深入產業發展、企業經營、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線開展調研,傾聽訴求、提出建議,為助推我市加快打造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和藍色海洋經濟“四綠一藍”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智慧和力量。
以監督之效打出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組合拳”
當前,湛江正處于加快建設“四綠一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期,需要上下貫通、橫向協同、共同發力。市人大常委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通過不斷拓寬監督渠道,圍繞鋼鐵、石化等支柱產業項目落地、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新興產業培育等開展監督工作,打好監督“組合拳”,對重點政策落地、重大項目推進、重要改革事項實施全鏈條跟蹤督辦。
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主動融入市委中心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確7個調研課題,成立專題調研小組。調研組將經濟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充實到調研工作中來,走企業、下基層,問需于企、問計于民、問政于崗。同時,詳細分析不同產業存在的問題,形成專項任務清單,對所提出的任務專責推進、一跟到底、督辦落實,以扎實的措施助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還將扎實做好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關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議案和建議的督辦,推動承辦單位實現重點辦理一項代表建議、解決一個方面問題、促進一個領域工作。”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用法治手段“護航”營商環境
近年來,湛江市人大常委會持續發力,聚焦營商環境建設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制定健全監督機制,創新監督方式,拓寬監督途徑,全力“護航”營商環境向好向優。如2025年對《湛江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開展執法檢查,推動條例的有效實施,促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提升。市人大代表、廣東輝恒律師事務所主任鐘志鵬直言,“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因此,要充分用好地方立法權,把地方立法工作與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緊密結合,為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技術引領農漁產業轉型升級
水產行業是湛江傳統優勢產業,既承載著千年漁耕文明的深厚底蘊,更肩負著現代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使命。“當前湛江水產行業發展的核心短板在于種苗供應不足。只有通過完善深加工體系、降低物流成本、拓寬銷售渠道,才能實現全產業鏈增值。”在湛省人大代表、湛江市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秘書長岑堅認為,政府與企業要共同發力,進一步完善水產產業體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專項補貼或減免政策減輕企業經營負擔,提升行政審批效率,加大對企業的定向幫扶,同時,要加強行業交流合作,規范海鮮預制菜管理,擦亮水產博覽會的金字招牌,提升湛江海鮮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一片“小茶葉”撬動“大產業”
在湛省人大代表、廣東茗皇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丹始終奔走在弘揚茶文化、助推茶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科技的道路上,“要讓茶產業得到長足發展,不僅要種好茶、制好茶,深入挖掘茶文化特色元素,賦予廉江茶葉更多的品牌價值。”李丹建議,茶產業發展要注重培育茶行業創新的土壤,強化人才培養,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提升茶農素質,提高茶企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科學管理能力,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從而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以茶興業、以茶富民。
科技賦能打造藍色經濟新“引擎”
“推動海洋漁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市人大代表、湛江灣實驗室海洋裝備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董陽澤建議,深遠海養殖裝備與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需要大量的時間、資金、人員等要素的支撐,湛江要盡快建立穩定的研發投入機制,為海洋牧場建設注入長足動力。他表示,將繼續為湛江建設海洋牧場鼓與呼,推動成立“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讓科研成果和產業需求的銜接更加緊密,催化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助推現代漁業更加規范高效和可持續發展。
向新向綠向智推動糖業產業加速煥新
“要推進湛江農業產業現代化建設進程,要更加積極擁抱科技,將綠色生產思維和智能化技術融入農業生產與經營的各個環節。”市人大代表、廣東金嶺糖業集團副總裁林森坦言。為破解傳統制糖產業能耗高、蔗農收入受市場波動影響大等行業痛點,林森帶領金嶺糖業聯合湛江生物質發電公司開展創新實踐,將蔗渣轉化為生物質發電能源,實現了將甘蔗從“吃干榨盡”到“綠能反哺”的產業升級。她說,“目前,我們建設的5萬畝甘蔗良種基地,通過數字化種植管理將畝產提升8%以上,火龍果、菠蘿、芒果等熱帶水果的深加工鏈條也初顯成效。因此,要注重發展糖業新質生產力,用科技賦能,積極推進糖料蔗良種培育和推廣,不斷延長糖業產業鏈,提高產業經濟效益。”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