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廣東醫科大學全方位融入式幫扶湛江市和霞山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暨“雙百行動”之心理健康服務項目走進湛江市多所中學,開展教師心理培訓、團體督導、高考減壓講座、家長講座及心理健康宣傳活動6場次,服務師生及家長近2700人次,為師生家長送上“心理營養餐”,以專業與溫情護航青少年成長。
老師在和學生交流。
減壓講座送上“定心丸”
5月16日下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理科王昕苑心理治療師為湛江市第二十中學高三學子們帶來“壓力變形記”心理賦能講座。王老師運用游戲化敘事與腦科學知識,通過現場直播為660位高三學子打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心態升級戰”。講座融合神經科學、游戲化設計的新形態心理輔導,正精準契合當下學生的情感表達方式。講座后,一位高三班主任老師分享感想說:“我們不給學生戴痛苦面具,要幫他們鍛造屬于自己的心態王冠。”
溝通課堂架起“連心橋”
5月20日晚上,在家長專場課堂上,廣東醫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葉馨老師通過情景模擬、案例解析等方式,從青春期孩子們的大腦發育與心理變化到溝通雷區,為湛江市坡頭區第一中學100余名家長傳授親子溝通技巧。
除了心理上的改變,葉馨老師還指出了青春期孩子們生理上的改變也會造成孩子的性格變化,例如易怒、晚睡等。對此她建議:“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們應多加鼓勵,看見孩子們的付出與不容易,將關注點放在孩子的閃光點上,面對問題時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主動地邁出與孩子溝通的第一步,看見孩子、貼近孩子。”
家長們積極參與“角色互換”互動,在體驗式學習中掌握“非暴力溝通”四步法。“以前總用命令式語氣,今天才明白傾聽比說教更重要,回去我要立刻使用葉老師教的鼓勵的方法。”學生家長在分享環節感慨道。
游園會傳遞“心能量”
5月21日的坡頭區一中操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五彩的氣球、歡快的音樂、此起彼伏的笑聲交織在一起,一場別開生面的心理健康游園會正在這里舉行。
活動現場有一方天地與眾不同——在大廳中央坐著廣東醫科大學的心理老師,葉馨老師與陳欣琳老師耐心地傾聽每位同學的問題,溫和地提供建議和方法,為迷茫、焦慮的高三學生撥開心里的迷霧。高三學生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考試焦慮、學習壓力、睡眠障礙等方面,葉老師和陳老師在現場一對一地解答,并傳授一些簡易可行的減壓小技巧。
參與游園會的高三學生黃同學說:“這次活動給大家放松身心的機會,我最喜歡的是書簽游戲,我在上面寫上了我的理想大學和一些鼓勵自己的話,通過這種方式激勵我自己。”
“雙百行動”結碩果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葉馨在活動總結時表示,“看到孩子們從焦慮到開朗的轉變,看到家長從困惑到理解的成長,這就是我們堅持的意義。”
“雙百行動”開展以來,廣東醫科大學面向湛江市各縣(市、區)開展精準化分層培訓,累計培訓校長93人、校醫130人、特教教師65人,開展教師信息技術培訓150人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超3600人次;組織志愿服務活動超50場,覆蓋學生2萬余人次;完成學生心理健康篩查11319人、視力篩查15432人。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