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遂溪縣烏塘鎮,荔林如海,紅果壓枝,空氣中彌漫著豐收的甜蜜氣息。
在2025廣東遂溪(烏塘)仙品荔開采活動暨“百千萬工程”文旅周啟動儀式上,廣東省第一條“小紅書村”正式揭牌,標志著這個傳統荔枝產區正以數字營銷新姿態,將“仙品荔”從田間地頭推向全球市場。這場集美食、文化、生態于一體的品質之旅,生動詮釋著湛江“生態增綠、產業富民”的鄉村振興實踐。
近年來,湛江市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成立16個產業鏈(帶、園)黨委,以黨建鏈引領產業鏈,通過組織賦能、黨員帶頭、人才集聚三維發力,將鄉村綠化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推動荔枝等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2025年湛江市荔枝種植面積達40萬畝,預計產量將達26.9萬噸,走出一條“綠美生態”與“綠色經濟”相得益彰的發展路子。
俯瞰遂溪縣烏塘鎮新屋村,一個被荔枝樹包圍的美麗新農村。 本報記者李忠 攝
組織建鏈上 產業聚合催生“小紅書村”
在烏塘鎮新屋村萬畝荔枝林間,“美荔大道”貫穿村莊,古荔公園訴說著千年種植歷史,直播間里“荔枝哥”“荔枝姐”們熱情洋溢。這個昔日傳統村落蛻變為“小紅書村”,正是基層黨組織建強產業鏈的生動注腳。
湛江創新構建“黨建+”產業聚合模式,在荔枝主產區建立產業鏈黨委,通過“三鏈融合”機制激活發展動能。在廉江市,荔枝產業鏈黨委與紅橙荔枝協調專班臨時黨支部結對共建,整合21家合作社資源,為果農提供全鏈條服務;在遂溪縣,34個村級黨組織聯合21家龍頭企業成立“仙品荔”聯合黨委,帶動新增種植面積5000畝。黨組織通過建立黨群聯席會議、清單服務等制度,將分散的經營主體擰成一股繩,實現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
為護航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湛江依托荔枝產業鏈黨委統籌各方資源,加強政企聯動實現需求與服務精準對接。創建“仙品荔”“中國大陸第一顆先熟荔枝”等公共品牌,構建“荔枝+電商+縣域經濟”新模式,增設荔枝出口基地,拓展RCEP市場,助力湛江荔枝暢銷國內外。創建荔枝“12221”市場體系,組織開展廣東遂溪(烏塘)仙品荔開采活動、徐聞縣北街村荔枝展品會、廉江荔枝推介大會等活動,邀請采購商參與,推動湛江荔枝火速出圈、熱潮不斷。
湛江抓住鄉村綠化的契機,大力推動“荔枝產業+綠美生態”融合發展,探索聯建共富、土地盤活、企地合作等發展新路徑,研究制定《鄉村綠化與集體經濟融合發展指引》,依托農業產業黨委,探索創新“鄉村綠化+集體經濟”“鄉村綠化+文旅產業”發展模式,培育遂溪烏塘“仙品荔”等融合發展典型,引入企業與村集體開發觀光游覽、農家樂、民宿等附加項目。廉江市大力推行“經濟果林+觀賞樹木”綠化模式,今年全市種植荔枝等經濟樹種約15.53萬株。遂溪縣扎實發展以“仙品荔”為代表的綠色生態富民產業,24年以來盤活閑置土地超6000多畝、種植荔枝超15萬株。展望三年后,荔枝林成片成海,農民增收致富,綠富共贏之路越走越穩。
果農在分揀打包荔枝。 本報記者李嘉斌 攝
黨員當先鋒 “頭雁”領航帶動轉型升級
荔枝產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在烏塘鎮,黨委書記洪文澤帶領干部赴廣州學習新媒體運營,打造“全民種草官”矩陣,培育200多個農戶賬號,讓“我賣仙品荔”等短視頻爆紅網絡,帶動預售金額近億元;駐鎮幫扶干部朱亮榮引入電商資源,搭建物流體系,帶動200多戶荔農轉型“新農商”,全鎮電商銷售占比從15%躍升至65%。
湛江注重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作用,構建起市、縣、鎮、村四級聯動的鄉村振興干部培訓機制。市級黨校完成122個鎮街黨政正職輪訓,鎮街黨校年均培訓超10萬人次。更關鍵的是創新“頭雁領飛”機制:實施黨組織書記專項培訓計劃,開展“進基層大調研”行動,建立產業、資源、需求“三本臺賬”,讓干部既懂生產技術又通市場規律。
廉江市建立“助荔”黨員志愿者服務隊,推行清單服務、幫辦代辦服務、定點聯系企業等制度,定期梳理產業生產服務政策,組織職能部門黨員干部到產業鏈上企業、專業合作社等開展政策宣傳、調研走訪、指導發展等工作,及時幫助荔枝企業與專業合作社等解決發展難題。
良垌日升合作社在黨員示范戶帶動下,建成出口備案基地12個。5月18日,該合作社第一批21.5噸荔枝抵達美國,打響2025年荔枝出口第一炮。目前廉江荔枝已遠銷美國、荷蘭、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多個國家,成為全國荔枝出口量最大的地區,預計2025年荔枝出口可達6000多噸。
網絡主播推介“仙品荔”。 本報記者李忠 攝
人才強賦能 智慧助“荔”貫通全球市場
“因為用上了小紅書這一‘新農具’,今天的荔枝與昨天不一樣,今天的荔村與昨天不一樣,今天的荔農成了走進互聯網時代的新荔農。”洪文澤感慨道。據了解,在“仙品荔”開采活動上,預售的荔枝超4500噸、金額近億元。
在“仙品荔”核心產區,一場“新農人”培訓正在展開。種植大戶陳伯舉著手機,在技術員指導下拍攝第一條小紅書視頻:“家人們看,這是我們百年老樹的荔枝,皮薄肉厚……”這場面正是人才賦能產業發展的縮影。
荔枝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湛江組派121支農技服務“輕騎兵”隊伍深入果園,將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提升果農種植水平,推動標準化種植覆蓋率提升至60%以上,促進荔枝產業提質增效;組建科技服務隊到技術攻堅一線,開發專用保鮮劑,將荔枝貨架期延長至35天,研發荔枝凍干、果汁等40余種深加工產品,推動附加值提升3倍,為荔枝產業從“豐產”走向“豐收”注入強勁動能。
在數字型人才的加持下,雷州市英利鎮創新推出荔枝認養計劃,讓消費者通過VR技術“云認養”荔枝樹,帶動全鎮超60%的荔枝園實現預售。
人才集聚帶來的不僅是效益提升,更是發展模式革新。徐聞縣發展的“荔下經濟”系統,實現林間養蜂、林菌套種的立體生態;吳川市建設的荔枝主題研學基地,年接待游客絡繹不絕。如今,湛江已形成荔枝種植、加工、旅游三產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真正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