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看到一本書很有意思,是日本教育學者寫的關于學習空間的書———《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講的是日本一家建筑咨詢公司,調研了200個家庭,總結孩子考上名校的家庭在家居布局的一些共性,從而總結了一套“培養聰明孩子住宅”的方法。書里大部分觀點我們都認同,并且在我們家進行了實施。但關于孩子在公共空間學習這一點,我和豆莢爸爸產生了分歧,并且爭執了很久,我的理由很簡單,擔心孩子受干擾,怕孩子分心。
實施了3周,我們驚訝地發現:小豆莢在家學習的效率居然提高了不少,孩子單獨在房間里學習,不僅需要更加自律,同時還要對抗孤獨感。如果你們也覺得孩子關在房間寫作業很無聊,不妨跟我們一起打破空間,重新布置一個適合學習的家。
打造展示空間
利用閑置空間打造展示墻,例如房門外的過道、客廳空白墻、門后空間等。我們家利用門后5厘米進深的一面墻打造一個亞克力書墻,既可以放書、畫作、照片、獲得的獎狀,還可以化身愿景墻,將目標愿望直觀展示,強化目標感。有了這個小小的展示墻,小豆莢變得更喜歡搞創作,每周都會化身小畫家畫出一幅“大作”展示在上面。最近,小豆莢學會了費曼學習法,就是把學過的東西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別人聽,如果能講清楚,就是學會了。我們發現小小的A4紙已經不太能滿足小豆莢老師的講課,所以我們打算在過道安裝一面玻璃白板,讓它成為小豆莢老師“傳道授業”學習交流的新空間。
2米長桌化身家庭驛站
去客廳化是我們家裝修以來一致認為最正確的決定。用2米長桌代替厚重的沙發,極大增強了一家人的交流。在這個桌子上,我們實現了親子共讀,進行家庭兵乓球比賽,還化身全家工作臺,大人敲擊電腦的噠噠聲、小豆莢寫字的沙沙聲、小貓咪的咕嚕聲等等,都是我們家的幸福瞬間。
游牧民式學習
家里任何空間都可以是孩子學習的場所。不局限于一個固定的空間設置書架,家中到處都可以放書,處處都是閱讀角,例如陽臺、玄關、餐廳,甚至廚房、衛生間都可以。品類也可以隨意,不需要太過嚴格地分類大人和孩子的書,讓孩子隨意選擇場所學習和閱讀。
利用磁吸空間
我們家入戶門和冰箱都是可磁吸的,利用這些磁吸空間,我們特地買了一批磁吸字母貼。平時爸爸媽媽做飯的時候,小豆莢就喜歡用磁吸字母在冰箱上拼寫單詞考察我們,在玩樂互動中我們記住了不少單詞。我們偶爾也會看到她放學回家后,還站在入戶門上拼單詞的身影,她覺得就像在拼樂高一樣有意思。
從此,我們家不再是一個個模塊化的空間,而是隨著我們的生活狀態而變化,和我們一起成長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