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教育呼聲此起彼伏。今年,多項與青少年教育相關的建議備受關注,人大代表們從心理健康、食品安全、課間活動等多角度,呼吁重塑育人新樣態,讓學生實現“最優成長”。
守護校園 “舌尖上的安全”
校園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關切的焦點。近年來,在相關部門努力下,校園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但隨著教育事業發展,新問題逐漸顯現,給監管帶來挑戰。市人大代表李小鋒就此提出系統性建議,強調通過科技賦能、責任壓實和協同監管,全面提升校園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李小鋒建議,完善“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加大經費投入確保系統長效運行,實現食堂加工環節實時透明化,方便學校、家長及監管部門遠程監督;同時健全投訴舉報機制,鼓勵社會共治。壓實學校主體責任是關鍵,需嚴格落實校長負責制,配齊專職管理人員,強化從業人員培訓,并推動中小學食堂逐步回歸自營模式,規范招標采購流程。
在源頭管控方面,他呼吁加大食材供應商檢查力度,重點核查資質、倉儲及進貨記錄,對違法行為從嚴處置。此外,加強監督抽檢,針對校園食堂、小賣部及周邊食品經營單位開展專項抽檢,聚焦高風險品類,及時消除隱患。
為形成監管合力,李小鋒提議強化多部門協同,由市場監管、教育、衛健等部門聯合組建檢查組,通過定期檢查與突擊抽查結合,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并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這一系列建議旨在構建從源頭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體系,為師生健康保駕護航。”李小鋒說。
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且數據呈逐年上升趨勢。經調查,市人大代表陳景華發現這與學校教育失衡、家庭教育偏差、社會支持缺失等原因有關,為此他呼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努力,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校層面,他建議構建全面多元的心理健康課程體系,開發特色選修課程,如初中生的“青春期情緒管理與社交技巧”和高中生的“高考壓力應對與未來規劃”。每月開展主題班會,每學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劇創作與表演等活動。利用在線學習平臺,提供豐富的拓展學習資源。設立專項人才引進計劃,吸引心理學專業人才,為在職教師提供每年不少于40小時的專業培訓。打造智能化輔導室,運用腦機接口技術監測學生情緒狀態,結合生物反饋訓練幫助學生調節情緒。
在家庭層面,建議推出“家長心理健康教育云課堂”,采用直播授課、線上答疑、案例分析等形式,方便家長學習。開展“親子共成長”家庭輔導活動,為家庭提供個性化指導。建立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社群,方便家長交流經驗。學校定期布置“家庭心理作業”,如每周一次深度談心,每月共同完成一項挑戰任務。
在社會層面,呼吁借助公共交通媒體滾動播放公益廣告,利用元宇宙平臺舉辦心理健康宣傳展覽,制作心理健康說唱歌曲、動漫短片,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社區設立心理健康服務站,配備專業心理咨詢師,每月舉辦親子活動和心理健康講座,招募志愿者成立幫扶小組,對特殊家庭青少年一對一幫扶。
優化中小學課間活動
一份關于優化中小學課間活動、重塑育人環境的建議在兩會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市人大代表戴春燕深入剖析了當前中小學 “課間10分鐘” 面臨的窘境,并依據現有政策規定提出了多項針對性建議,呼吁為學生創造更加安全、健康、富有活力的課間環境。
“優化中小學課間活動、重塑育人環境,是保障學生安全與身心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期待相關部門與學校能夠積極響應,共同為學生創造更加美好的校園生活。”戴春燕指出,當前部分學校因安全管理壓力過度限制學生課間活動,如禁止出教室、奔跑受罰等,加之教師拖堂、設施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生課間休息時間被嚴重壓縮,影響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發展。
她援引教育部《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及多地實踐,強調課間活動對學生體質和心理建設的重要性,建議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應將課間活動時間延長至 15 分鐘;學校制定“小課間”安全管理制度,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安全教育與提示,提升硬件設施質量,安排值日人員維護秩序,及時發現并干預安全風險行為;市教育局聯合學校建立健全安全救助體系,明確學校安全責任界限與輕微傷害免責范圍,營造容錯氛圍,引導家長為孩子購買意外保險并理性維權,減輕家校安全顧慮;學校應因地制宜設置游戲區,創新課間活動形式,如開展益智興趣活動、積分獎勵活動、趣味游戲及輕體育活動等。
適度控制學生電子白板使用時間
市人大代表周梅珠關注到,隨著電子白板在中小學的廣泛應用,部分學校出現了過度依賴的情況,導致學生長時間注視屏幕,容易引發視力疲勞、近視等問題,同時減少了學生動手實踐和親身感受的機會,不利于培養實踐能力和創造力。就此,她提出了關于控制中小學生電子白板使用時間的建議,以保護學生視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她建議,學校明確規定不同年級電子白板的日均使用時長上限,如小學低年級不超過1小時,高年級不超過1.5小時,中學不超過2小時,并建立使用記錄系統,定期檢查設備確保其健康標準。
在教師方面,應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電子白板使用環節,每節課連續使用不超20分鐘,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同時,加強監督與評估,成立監督小組,教師間相互監督,定期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此外,還需開展宣傳與培訓,利用多種渠道宣傳合理使用方法,提高師生相關意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