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在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聯組座談會上,港澳委員、聯組委員代表以及特邀人士圍繞“打造‘六個湛江’、助力高質量發展”主題踴躍發言,結合履職實踐提出寶貴意見建議,現場發言氣氛熱烈。
政協委員黎國強
創造人才引進的殷實條件
“科技發展,離不開人才,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產業需要長期的投入和耐心發展,要能夠承受長期不盈利的經營壓力。這些領域需要大量高層次科研人才,香港擁有不少好的大學和科研成果,這些都是可以為湛江企業所用。”政協委員黎國強建議,要加強與香港大學院校合作,在人才培養上加強合作共贏。要利用政協委員作為聯絡人的橋梁作用,致力推薦香港及國外的優秀人才到湛江企業。湛江要加大對初創企業的呵護和保護,入駐的過程中主動幫助找好辦公地址、申請各項補貼。
政協委員韓義麒
高質量建立湛江居民赴港澳就業及就讀人才聯絡庫
如何暢通港澳與湛江人才交流渠道,促進湛江人才庫高質量發展?政協委員韓義麒建議,要全面精準采集人才數據,加強與市人社局、教育局、外事辦等的協作,構建統一的數據采集平臺,高質量建立湛江居民赴港澳就業及就讀人才聯絡庫。要依托香港社團精準服務人才,為人才提供生活協助、職業指導和學業幫扶,搭建溝通橋梁,共享資源和人脈,推動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雙向奔赴。
政協委員林琳
抓好職業教育規范發展,引入資歷架構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政協委員林琳表示,香港的職業教育模式對湛江來說具有很強可借鑒性、可操作性。湛江職業教育可借鑒香港懲教學院經驗,建立適合湛江本地特色的資歷架構,例如資歷名冊和學分累積制度,明確職業教育與學術教育的對接標準和互認機制。在學生畢業后招聘時和后續工作晉升中,同樣也為職業教育學生提供明確的發展和晉升階梯。要適時根據本地的產業特點,調整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通過收集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建議,并且增加既有理論教學經驗又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比例,常態化邀請企業從業者來分享經驗,確保學生所學、所用與當下市場的真實需求適配。
政協委員李振東
升級優化湛江市各鄉鎮漁港及周邊基礎設施
“當前,部分鄉鎮漁港存在基礎設施落后、安全隱患突出、文旅資源開發不足等問題。以徐聞縣角尾鄉港門漁港為例,雖通過‘港門中橋’建設解決了漁民出海難題并推動了文旅融合,但漁港及其周邊基礎設施仍需系統性升級。”政協委員李振東建議,結合省“百千萬工程”要求,以漁港升級為抓手,升級優化湛江市各鄉鎮漁港及周邊基礎設施,打造“一港一特色”,以港口興旺帶動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環境提升,更好助力鄉村振興。
政協委員盧治方
助推深化湛江—東盟合作共贏
針對如何做好助推深化湛江—東盟合作,政協委員盧治方建議,要把握機遇窗口,實現交通突破。要雙向發力塑造品牌。以“荔”為媒,開啟聯動東盟藝術館巡展,設計荔枝主題文創禮盒,搭載RCEP關稅優惠打入東南亞高端市場。要以航促融,打響文旅IP。借吉隆坡首航契機,在馬來西亞舉辦“鮮美湛江文化周”;通過航旅聯動,推出“機票+高鐵+酒店”優惠套票,首航航班搭載湛江荔枝、水產樣品艙。
政協委員郭培僑
深化湛港科技協同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大潮中,湛江企業應充分利用區域合作的優勢,積極融入國際創新網絡,提升技術實力和產業競爭力。”政協委員郭培僑說,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深港科技園區合作模式,通過產學研合作與政府資助,加速技術落地與產業轉型,值得湛江借鑒。要以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為重點領域,建立湛港聯合創新平臺。要實施聯合資助計劃,設立“湛港科技合作專項基金”,共同資助兩地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項目。要推動人才雙向流動,建立“湛港科技人才計劃”,培育合作項目。要加強產業對接與合作,建立“湛港科技轉化聯盟”,建立健全技術對接與合作機制。要優化湛江的法治環境和市場機制,為企業創新創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如在湛江試行“科技特區”政策。
政協委員孟慶吉
以AI助力法治湛江建設
圍繞利用AI技術助力法治湛江建設,政協委員孟慶吉表示,要在司法領域引入智能輔助審判系統,建立司法大數據分析平臺,減輕法官工作負擔,提高審判效率和質量。要推進AI監控與數據分析系統建設,通過交通執法、市場監管等領域應用,提高執法效率和精準度。要搭建AI驅動的法律咨詢平臺,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免費提供高效的法律咨詢服務。要推動駐湛高校與公檢法,開設AI法學相關課程,培養既懂法律又懂AI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要開展專業培訓,確保AI技術在法治領域的有效實施。
政協委員陳小芹
解決屬地化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屬地化企業作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撐,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政協委員陳小芹建議,要加強對屬地化企業扶持,政府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降低企業合規成本;組織專家團隊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搭建線上咨詢平臺;與高校、職校合作定向培養人才,設立獎勵基金,助力企業轉型升級。要加大對“三無企業”整治力度,相關部門組成聯合執法小組,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建立信用黑名單。要優化檢查機制,成立跨部門協調小組,推行聯合檢查,一次完成多方面檢查。
政協委員戴軍
推進污水處理“廠網河”一體化運行管理機制改革
針對如何加快推進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機制改革,政協委員戴軍建議,要構建全市治水工作協同網絡,組建一支專業高效的工作團隊聯合辦公,實現部門之間信息實時共享,全方位統籌協調全市水系治理各項工作。要持續開展治水工作涉及部門的體制改革工作,供水、排水、污水等相關職能進行深度整合,借鑒廣州市、深圳市推行的“大水務”模式,因地制宜地建立湛江市“廠網河”一體機制。要推動組建專業排水公司,推進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管網系統、泵站設施等的整體建設與運營管理工作。
政協委員羅定
凝聚僑力,助推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湛江是知名僑鄉。推動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廣大海外僑胞、歸僑僑眷是一支不能忽略的重要力量。”政協委員羅定建議,要積極爭取上級政府支持,大力打造具有湛江特色的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平臺。要建立海外華僑人才庫,前瞻部署未來產業人才儲備,通過柔性引進、技術合作等方式引入僑界高端人才,鼓勵歸僑參與本地科研平臺建設,就地轉化科技成果。邀請僑胞參與教育項目的合作,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模式,推動湛江教育提檔升級。要借助海外僑團商會等平臺,在海外加大對“鮮美湛江”文旅品牌的推廣。
政協委員李暉
提升產業工人隊伍技能素質
“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占比較低,主要由于產教融合、企業參與度、技能培訓投入、技能等級認定等方面的不足,要結合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動產業工人技能提升,打造一流產業工人隊伍。”政協委員李暉建議,要加強部門協力合作,完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要加強對產業發展趨勢的研究和預測,為職業教育提供明確指導,鼓勵支持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要建立高技能人才等同于高層次人才的保障機制,建立專門的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并將職級與薪酬待遇掛鉤。要構建覆蓋全面、適應技術技能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