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穩居全省前列,上榜中國天氣網2024年度最“清”新城市和年度最“濕”潤城市……2024年,湛江再次交出高分“生態答卷”。(據1月20日《湛江日報》)
在過去的2024年,湛江的生態環境成績斐然,空氣質量全省領先,水質優良比例達標,美麗海灣與河湖案例頻出。這份亮眼的“生態答卷”,不只是一組組數據的呈現,更是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生態力量的生動彰顯。
生態環境是湛江的“金字招牌”,吸引著八方來客。當北方寒冬凜冽,湛江卻以溫暖的氣候、清新的空氣、湛藍的天空,成為北方“候鳥”老人的心儀之地。來自黑龍江大慶的楊光老人,因湛江良好的生態環境,氣管炎病情得到緩解。越來越多的房車游客組團前來過冬,“鮮美湛江”的美名在他們的口口相傳與朋友圈分享中,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四面八方游客的到來,不僅為湛江的旅游業注入活力,還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城市經濟增長添磚加瓦。
生態環境是湛江產業發展的“綠色引擎”。在東海島,寶鋼、中科煉化、巴斯夫等大型企業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一邊是工業大項目接連落戶,煙囪林立、管廊交錯;另一邊卻是樹木蔥蘢、天藍水碧,珍稀鳥類與中華白海豚自在棲息。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生態環境部門為大項目開“綠通”,實施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審批合一”模式,提高審批效率;同時嚴格監管,守牢生態紅線。企業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生態環境還是凝聚湛江社會力量的“黏合劑”。“綠美湛江”建設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眾多環保愛心人士和志愿者紛紛投身其中。組建的100多支紅樹林志愿服務隊伍,上萬人參與凈灘行動與植樹造林,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的生態。全國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協會的成立,凝聚起社會各界力量,為海洋生物保護助力。各地開發的“生態+旅游”線路,不僅讓游客領略到湛江的生態之美,也增強了市民對家鄉生態環境的自豪感與保護意識。
展望未來,我們更要緊握生態這把“金鑰匙”,加大“百縣千鎮萬村綠化行動”力度,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美麗海灣保護開發,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和“無廢城市”。持續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讓湛江在生態之路上穩步前行。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