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石榴樹成林。
近日,記者走進通明河畔的雷州市沈塘鎮茂蓮村,碧綠的番石榴樹連綿不絕成為一片綠色海洋。在番石榴樹上,一個個套著袋子的果實,沉甸甸的,壓彎了枝頭。
海水石榴供不應求
據介紹,茂蓮村曾是省定貧困村。近年來,該村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建設產業基地以促進當地農戶增收,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在村子里建立起茂蓮四季海水番石榴產業園。
這片番石榴種植基地,毗鄰通明河,美麗的紅樹林里白鷺翩翩起舞。茂蓮四季海水番石榴產業園負責人曾沂友介紹,石榴種植基地靠近通明海,海水與淡水在此交匯,土壤肥沃,非常適合番石榴生長。這里長出的番石榴口感清甜爽口,風味別致。
茂蓮村一直都有種植番石榴,但規模小且種植分散。2018年,曾沂友從珠海回鄉創業,引進臺灣珍珠番石榴優良品種,投資600萬元成立了四季石榴產業基地,2019年被列入“一村一品”。他對通明河河畔的低洼撂荒地進行改良,大規模種植堿性珍珠番石榴。目前,種植面積達600多畝,畝產5000斤以上,平均年收益三四百萬元。因海水淡水交匯富含微生物,石榴質量優異,供不應求,還有些出口到日本和韓國。
近兩年來,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產業基地與村集體合作,通過土地入股參與分紅,每年能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同時,村民還可以到種植園參與種植、套袋和采摘等工作,在家門口就業提升收入,每年帶動務工7000到1萬人次,勞務費每年達60多萬元,讓全村每年就業創收約80萬元,小小的番石榴成了村民的“致富果”,帶動了茂蓮村提前完成脫貧奔小康。該石榴園獲得了“廣東省水利廳番石榴種植產業基地”“廣東省示范家庭農場”“湛江市示范家庭農場”稱號,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實現農村高質量發展。
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農文旅
去年,茂蓮四季海水番石榴產業園成立了黨支部,通過黨建引領發展,產業興旺促振興。
“現在每天都有旅客過來,特別是節假日,我們的電話響不停,訂單也接到忙不過來。”曾沂友笑著說,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推進農文旅深入發展。
記者在石榴園看到,該園建起了多個露營基地,摘果園等片區,各種配套設施齊全。
基地托依優良生態環境,圍繞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做好農文旅游發展規劃,將果園休閑露營基地與白鷺鳥觀光結合一起,為市民提供一個獨特的自然風光休閑好去處。他介紹,近年來基地打造文旅旅游路線,推出親子游、露營、燒烤、休閑、采摘體驗等農文旅服務,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覽觀光,成為當地鄉村游“打卡”新景點。
不僅海水番石榴能賣出好價錢,其葉子、廢果也能“變廢為寶”。通過政企校合作的方式,產業園與廣東海洋大學共同研發了番石榴葉茶、番石榴片保健產品。曾沂友說,下步準備投資生產線,工廠化深加工生產。提高石榴產品附加值,帶動更多人就業,推動“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
茂蓮四季海水番石榴產業園茂蓮村在發展富民產業的同時,也幫助茂蓮村著力完善鄉村治理體系。2018年他任會長的茂蓮村教育基金會正式啟動,幾年來每年獎教獎學,為培育人才和鄉風文明做出努力,以點帶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致力描繪“民富村美產業興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畫卷。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