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中國蠔都蠔文化館。記者張鋒鋒 攝
投石、立柱、籠架、伐式……湛江與蠔如何結緣?養蠔有多少種方式?走進中國蠔都·蠔文化館,一幅幅老照片、一串串蠔殼,伴著淡淡的咸味,讓思緒飛回湛江蠔文化的歷史長河之中。
蠔文化館位于中國蠔都大廈一樓。該棟大廈是霞山區打造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啟動區的主要項目,由閑置的新湖客運站改造而成。
霞山區依托“以投帶引”產業基金,建立“政府領導+國企投資+專業運營”發展模式,推動霞發集團與新湖水產等重點企業加強戰略合作,分三期建設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總投資33.5億元,首期投資9.4億元,計劃將示范區打造成為集生產、加工、銷售、物流、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全產業鏈生蠔產業園區,擦亮湛江蠔“金字招牌”。目前已簽約商戶4家,意向入駐商戶32家,預計可帶動投資約2.5億元,帶動就業超1.2萬人,預計年產值約7.2億元。
產業集聚 區位便利
湛江的生蠔產業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極大的增長潛力,目前年產量40萬噸,占全國的10%、全省的35%,產業鏈年產值70億元。但是,由于缺乏集群發展的總部平臺,導致“湛江蠔”品牌知名度還不夠響,全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夠高。
霞山在全市生蠔加工流通和生蠔餐飲服務行業占據產業鏈的優勢地位,企業數量“遙遙領先”。該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選擇在新湖大道片區建設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主要有兩個考慮。一個是產業集聚優勢,園區范圍內有新湖水產等大型水產企業,共有110家相關企業密集分布,涵蓋產業鏈多個環節,湛江約80%的生蠔在這里清洗凈化、生產加工再直達各個市場。
另一個是區位交通優勢,園區位于湛江三大養殖區域中心,便利的交通網絡將產地和市場高效串聯起來,周邊是黎湛鐵路和湛江港、綜保區,加工產品可快速運達全國各地和全球市場。
為“湛江蠔”科技創新提供平臺支撐
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位于新湖大道南北兩側,總投資約33.5億元,占地面積約1202畝,規劃建設總部經濟中心、供銷產一體化發展區、文化創意區、綜合服務配套區等四大功能區域。
其中,總部經濟中心主要項目為投資1.25億元對新湖客運站進行升級改造,打造集辦公、交易、科研、會展、酒店服務于一體的中國蠔都大廈。目前,基本完成1-4層室內裝修以及廣場升級改造,正在同步推進招商工作,已引進廣州68供應鏈(海鮮),翔金商貿有限公司(農產品批發),雅州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
投資3.8億元建設的中國蠔都綜合批發市場,將整體打造輻射周邊各省、面向全國各地的生蠔集散中心平臺,并通過供銷產一體化發展區的建設,加強供排一體的基礎設施配套,扭轉周邊生蠔企業無序發展、小散亂弱的發展局面,實現園區標準化、綠色化發展。
“我們積極對接了相關的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湛江蠔產業技術研究院分院、湛江生蠔協會即將掛牌進駐,進一步集聚了科研人才、專業人才和各類企業,下一步將培育孵化蠔干蠔油、蠔殼利用、牡蠣膠囊等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為科研成果的轉化運用、精深加工的產品研發、生蠔產業的延鏈強鏈創造良好條件,為‘湛江蠔’的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提供平臺支撐?!笔痉秴^有關負責人說。
推進蠔產業集群化發展、數字化升級
聚焦生蠔供應鏈提質增效、產業鏈集聚延伸、價值鏈全面升級,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布局建設四大功能板塊,形成從科研、育苗、加工、銷售到物流、服務、文化、電商的全產業鏈體系,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我們正在加快推進海水引流工程、多溫區冷庫、冰廠、生蠔食品加工車間等項目,將沿著南柳河鋪設管道,引進海水清洗生蠔,在分揀凈化后進行品質分級或者精深加工,提升產品品牌度和附加值。屆時,生蠔生吃就是產業園的金字招牌,我們將在周邊配套餐飲購物、主題展館、電商直播等服務功能,打響‘生蠔文旅’的名聲?!毕忌絽^有關負責人說。
在中國蠔都大廈一樓,一塊巨型顯示屏十分顯眼。屏幕上,需求池、訂單池等板塊的信息不停跳動。
霞山區聘請中國城市研究院打造“1+1+N”中國蠔都產業互聯網平臺,以“湛江蠔”指數為導向建設線上交易平臺,統籌整合、盤活開發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資源,實時動態反饋價格浮動和行業動態,更好調節“湛江蠔”供需關系,讓產業園真正成為“湛江蠔”的大家庭、總基地。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