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潤山川綠,萬物顯生機。今年以來,遂溪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鄉村綠化工作部署要求,乘“黨建”之風,借“網格”發力,以平急轉換制度“金鑰匙”激活“兩個作用”,以“一張網格”凝聚綠色能量。
截至4月7日,全縣16個鎮(街)327個村(含涉農社區)啟動平急轉換機制,9900多張黨建網格轉為“綠色網格”,根據當地群眾方言習慣,制作普通話、雷州話、粵語三種版本的鄉村綠化經驗篇和管護指導篇視頻,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鄉村綠化工作,共發動581564人,投入資金2351萬元,種植各類樹木18萬余株,宜居宜業綠美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網格化打通鄉村綠化工作“最后一米”
“三分種七分管”,鄉村綠化要做到植好一片、成活一片、管好一片、見效一片,管護是關鍵。如何牽一發而動全身,確保綠化工作取得實效,遂溪縣以黨建引領“一根針” 串起基層工作“千條線”,全縣327個行政村(含涉農社區)制定護綠工作方案,廣大基層黨組織發動黨員干部帶頭種養、掛牌管護,實現由鎮到村、村到組、組到戶的網格護綠機制,切實推動綠美遂溪長效長綠長美。
在界炮鎮海田村,網格護綠機制具體而清晰。在村道兩旁,記者看到今春新種的樹苗已長出嫩葉,路邊“鄉村綠化責任區劃分”告示牌上標明了該路段的綠化主管、管護人員姓名,還將他們負責管理的樹木編號一一列明,管護人員在平日里要承擔澆水、施肥、修剪等工作,在臺風來臨前要加固樹木,同時加強對村民植綠、愛綠、護綠的宣傳教育,切實做到樹有人種、苗有人管,打通鄉村綠化工作的“最后一米”。
界炮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構建“鎮黨委牽頭抓總+村黨組織統籌協調+村民小組落地落實”網格化管護模式,由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網格長,動員村民小組長、退役軍人、熱心群眾等入格入網,織密一張“管護網”,凝聚鄉村綠化管護強大合力。通過網格劃分管護責任區,制作“鄉村綠化責任區”管護牌,明確管護區域,將任務細化到點、責任落實到人,做到“一樹一檔”,對新栽植的11000余棵樹苗實現管護全覆蓋。
在界炮鎮,每個村(社區)都成立了一支管護志愿服務隊,將技術人員、鎮村干部、黨員等納入服務隊,進一步加強鄉村綠化人才隊伍建設,筑牢鄉村綠化管護戰斗堡壘,常態化開展綠化管護志愿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全鎮21支管護志愿服務隊對新栽樹苗開展澆灌、培土、施肥等活動40余次。
“護綠先鋒隊”護綠有跡可查
開展鄉村綠化工作,必須要解決好“重種輕管”問題,切實做好植樹增綠“后半篇文章”。遂溪縣探索苗木管護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網格”護綠,建立管護志愿隊、護綠先鋒隊等長效護綠力量,夯實常態化管護力量,以綠化網格化全面激活綠美生態的“神經末梢”,實現“樹樹有人管”,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綠一片”,推動鄉村從“一時綠美”到“持久綠美”的美麗蛻變。
在城月鎮家寮村,一本本“黨員護綠隊”簽到本記錄了黨員干部悉心護綠的辛勞。家寮村由網格長及網格員組成“黨員護綠隊”,根據本村的網格劃分劃定“綠化衛生責任區”。護綠隊成員共同對本村綠化成果直接進行監督管理,輪流關注苗木、花草的長勢并及時澆水、施肥、防蟲除蟲,對已死亡的苗木及時開展補植補種事宜,后續持續對樹木、花草等進行修整和打理,對難以補植補種及修整打理的,及時碰頭商議措施,對確實難以管護的與村黨支部對接或從村集體經濟中列支費用開展管護事宜。
據了解,遂溪縣護綠先鋒隊貫穿種植管護樹苗的全過程,通過逐級逐層量化分解,科學規劃量化細化,全面把控種植進展、樹種品類、生長狀態等信息,建立綠化網格工作臺賬,相關信息及時登記入冊、動態更新完善,實現護綠有跡可查,持續鞏固提升黨建引領鄉村綠化成效。
同時,遂溪縣結合各鎮(街)領導干部駐點聯系群眾和“平安夜訪”工作,組織鎮村干部、黨員網格員、志愿服務者等積極入村入戶開展綠化管護宣傳發動工作,加強對群眾的思想引導,重點發動鼓勵群眾主動參與村莊“四旁”“五邊”綠化、推進“美麗庭院”建設、打造成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等,充分激活群眾主人翁意識。
“小積分”激發“綠動能”
開展鄉村綠化工作,需要建立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不僅踴躍植綠,還細心愛綠、護綠,推動鄉村從“綠化”到“美化”,繪就綠美鄉村絢爛風光。遂溪縣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綠美建設的組織引領作用,巧用“積分制”調動群眾積極性,團結和帶領廣大基層黨員和群眾切實參與到綠化管護工作中來。此外黨員志愿者巡邏隊還將隨意破壞綠美設施及花草樹木的行為納入積分制扣分項,做好批評教育,引導補植補種。
在烏塘鎮新屋村辦公樓一角,擺放著洗衣液、衛生紙、洗潔精等日常生活用品,“我們村建立起了‘積分制’,村民管護好自己栽種的樹苗可以加分,并且兌換相應的小禮品。”新屋村村干部介紹,禮品雖小,卻調動起了大家的積極性,把鄉村綠化這件“村里事”當成“家里事”來看待。新屋村黨支部還成立“黨員先鋒隊”,發動黨員擔任綠美守護人,依托網格化管理機制精準劃分植綠護綠“責任田”,對“四小園”等公共綠地進行專人管理,推動干凈整潔村莊常態化、美麗宜居村莊長效化。
將網格內護綠工作納入積分制日常活動,激勵引導村民群眾通過開展綠化管護賺取積分兌換日用品,推動群眾實現從“要我管護”到“我要管護”的轉變。界炮鎮巧用積分制,將鄉村綠化、環境整治等納入積分管理,結合該鎮獎補行動計劃,激勵群眾利用積分獲取樹苗,開展“美麗庭院”等創建活動,推動村民群眾主動擔起社區“主人翁”角色,實現黨員帶頭、村民參與,掀起廣大群眾的綠美建設熱潮。
力促鄉村綠化與增收致富的“雙向奔赴”
一手抓鄉村綠化,一手抓增收致富。開展鄉村綠化工作以來,遂溪縣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栽種本土果樹、發展林下經濟,杜絕“為種樹而種樹”,將開展鄉村綠化工作與推進“百千萬工程”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生態保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一條綠富雙贏、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徑。
嶺北鎮田增村積極響應綠化鄉村的號召,鄉村振興幫扶單位帶動群眾清理村中荒地,從去年底開始陸續種下了1500多棵樹苗。植樹容易養樹難,村中荒地的地理條件并不理想,必須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管護,才能讓在此栽種的樹木存活,為了提高樹苗的存活率,田增村在鎮幫扶工作隊的指導下,創造性地把樹苗養護與經濟作物種植結合在一起,利用不同植物生長期的時間差和空間差,在樹下套種毛豆、花生等,利用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系統同時噴淋樹苗和毛豆。三個月過去,毛豆即將迎來豐收,樹苗也抽出了新葉茁壯成長。
烏塘鎮新屋村是“仙品荔”主產區,該村立足“荔枝之鄉”資源稟賦和群眾意愿,積極開展以經濟果林為主體、觀賞樹木為點綴的鄉村綠化工作計劃,先后種下各類新品種荔枝樹1500余棵。為了讓荔枝林的經濟效益發揮最大化,新屋村與蜂農合作,邀請他們來村中養蜂,為荔枝傳花授粉,產出蜂蜜的同時提高荔枝的產量和質量。此外,村民們還在荔枝林中飼養雞鴨,“荔枝雞”“荔枝鴨”肉質緊實、風味濃郁,售賣家禽也能給他們帶來不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