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北部灣城市群區域經濟學術研討會現場。
12月4日,第三屆北部灣城市群區域經濟學術研討會暨發展壯大北部灣城市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會議在湛江科技學院舉行。來自國內外高校知名學者、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專家及湛江科技學院相關領域學者相互交流各自最新學術成果;充分發揮高校智庫作用,為北部灣城市群發展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極獻計獻策,推動北部灣城市群研究邁上新臺階。這也是該校充分發揮高校智庫戰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養等作用,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多年來,該校持續發揮學校學科、人才和科研優勢,為湛江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湛科”力量。
多領域學術研討
打造高水平交流平臺
這是一次提升北部灣城市群研究水平的學術盛會,也是一次締結真摯友誼的交流盛會。
據悉,此次研討會由湛江市科學技術協會、湛江科技學院主辦,湛江科技學院科技處、北部灣發展研究中心承辦,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聯絡處、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北部灣發展專業委員會協辦。中國社科院日本經濟研究所、日本福島大學、北部灣大學、湛江市鄉村振興局、湛江市科學技術協會、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聯絡處有關專家學者以及湛江科技學院師生近200人出席了此次會議。
在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日本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季風,日本福島大學教授朱永浩,北部灣大學教授、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北部灣發展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傅遠佳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做了主旨演講,湛江科技學院北部灣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何為民在現場做了主題為《基于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向海經濟”分析》的主旨演講。幾位學者的演講數據詳實、圖表豐富、深入淺出,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深刻剖析以及對中國經濟、北部灣城市群發展的見解令與會者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對當前湛江如何抓住機遇更好發展提出了諸多建設性的建議。
張季風教授建議,湛江可發展向海經濟,在海洋風電、太陽能發電、氫能源制造等方面著力,主動接受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輻射,承接大灣區轉移產業,加快建設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何為民表示,今后北部灣發展研究中心將以為北部灣城市群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宗旨,積極開展在經濟、文化、社會、體育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國際雙循環視野下,在北部灣城市群與東盟、東亞經濟、文化交流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在出版2.0版《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藍皮書》方面加大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提高湛江科技學院教師科研能力,擴大該校在北部灣城市群、廣東省及全國的影響力。
在當天下午的專題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北部灣城市群傳統建筑裝飾技藝傳承人與工匠保護研究——以湛江市為例”“北部灣城市群域旅游資源的SWOT分析及生態旅游維度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北部灣城市群經濟聯系分析”“北部灣城市群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優化研究”“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法治建設的思考”等內容進行了18場專題發言,從經濟、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對北部灣城市群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行了學術探討,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高起點、寬范圍、多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
第三屆北部灣城市群區域經濟學術研討會現場。
發揮高校智庫作用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2017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北部灣城市群包括了桂粵瓊三省區的15座城市,其中湛江被定位為中心城市,將建設成為全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生態型海灣城市。根據《規劃》,北部灣城市群的總體定位是:發揮地緣優勢,挖掘區域特質,建設面向東盟、服務“三南”(西南中南華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同年,廣東省出臺了《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規劃提出推進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區加快發展,打造東西兩翼沿海經濟增長極。其中,西極以湛江為中心,推進湛茂一體化發展,強化與珠三角地區尤其是珠江口西岸各市的對接合作,全面參與北部灣城市群建設。2021年3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綱要提出,發展壯大山東半島、粵閩浙沿海、中原、關中平原、北部灣等城市群。
一系列政策預示著北部灣城市群未來發展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研究北部灣城市群經濟社會事業發展顯得迫切而重要。
湛江被定位為北部灣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將對北部灣城市群經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湛江科技學院新湖校區。
作為扎根湛江的高校,湛江科技學院高度關注北部灣城市群區域經濟的研究。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該校于2017年成立了北部灣經濟研究中心,何為民博士擔任該研究中心的主任。這是粵西地區唯一的一個設立在高校的北部灣研究中心。
為了拓展對北部灣城市群的跨學科研究,著眼于北部灣城市群研究的整體性、系統性、前沿性,該校于2020年將北部灣經濟研究中心更名為北部灣發展研究中心。其目的是將學校在工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方面的人才進一步聚集、交叉、融合,對北部灣城市群開展多領域、多維度的深入研究,致力于將研究中心打造成高校“智庫”,為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研究參考。該校鼓勵老師積極與校外研究機構、高校開展合作,學習優秀的科學研究經驗和吸收優質的科研資源,推動北部灣發展研究中心上水平、上臺階。
4年來,北部灣發展研究中心開展了活躍的學術研究活動,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出版了《東亞經濟的競合發展與市場營銷新趨勢》《北部灣城市群經濟藍皮書》兩部著作,探討全球視野下北部灣的發展及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模式;成功舉辦了兩屆“北部灣區域經濟國際研討會”,國內外知名高校專家學者云集,共同探討北部灣城市群區域經濟的問題及發展趨勢;其研究團隊的成員多次受邀參加相關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會上作專題報告;在各類學術雜志上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在粵西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目前,北部灣發展研究中心現有研究人員22名,其中研究員名,副研究員15名,特任研究員4名。當前,該中心正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北部灣大學、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進行深入合作,按照“聚焦區域、關注行業、突出應用、凝練特色”的工作思路,為北部灣城市群的建設發展發出“湛科聲音”、貢獻“湛科智慧”。
湛江科技學院校長彭壽清表示,近年來,該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高校智庫戰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養等作用,為服務地方發展積極貢獻力量。今后,學校將繼續發揮學校學科、人才和科研優勢,努力朝著建設區域性、應用型、國際化,具有鮮明工學、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特色的高水平創新創業型民辦本科院校的目標邁進。
專訪湛江科技學院校長彭壽清——
著眼區域性、應用型、國際化
開啟高水平創新創業型大學建設新篇章
湛江科技學院校長彭壽清
記者:湛江科技學院成功轉設揭牌后,相繼舉辦廣東民辦高校校長高端論壇,建設四大產業學院,今又組織北部灣城市群學術研討會,這些大型活動背后體現了怎樣的辦學邏輯?
答:原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轉設為湛江科技學院后,學校領導班子一直在思考,如何確定新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經過較長時間的研判考量,我們明確了建設“區域性、應用型、國際化,具有鮮明工學、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特色的高水平創新創業型民辦大學”的辦學目標;確立了創新發展“新工科”、積極發展“新文科”、聚焦發展“新商科”的發展戰略;啟動了建設“創新創業型大學”的一系列改革,出臺了《湛江科技學院關于全面推進創新創業型大學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開啟創新創業型大學建設發展的新篇章。這是一條振興之路、創新之路、轉軌之路,也是一條探索之路、創業之路。
我們推動建設“創新創業型大學”的內涵特征是:指學校形成自覺耦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學體系、創新創業科研體系、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創新創業組織體系、創新創業管理體系、創新創業制度體系等多個子系統。在學校發展戰略和事業規劃上,更加強調主動融入、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學校組織構架上,更加強化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形成學校統一設計、多部門聯動、各學院落實的運行機制;在人才培養方式上,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在社會服務的著力點上,更加注重學術導向與市場導向的二元價值取向,以社會服務帶動學術發展;在科學研究的取向上,更加注重以現實問題為導向及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強調知識資源向知識資本轉化;在學校的文化建設的價值追求上,更加注重創新精神與創業文化的培育。
湛江科技學院按照“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特色強校、服務榮校、文化名校”的辦學思路,堅持“應地所需、依地而建、為地所用、因地而興、受地所托、順勢而為”的基本方略,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專業建設的龍頭地位、教學條件的保障地位、師資隊伍的關鍵地位、黨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依規治校的基礎地位,沉心靜氣抓好教學基本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教學改革,嚴格規范做好教學管理,凝心聚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湛江早日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湛江科技學院應有的貢獻。
記者:湛江科技學院圍繞建設高水平“創新創業型大學”的辦學目標,在科技創新方面有什么長遠的規劃和思考?
答:湛江科技學院按照“聚焦區域、關注行業、突出應用、凝練特色”的科研工作思路,以企業技術創新、地域文化研究、高端智庫建設為抓手,力爭在推動科技創新和服務科學決策上有新作為,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高校的職責和使命。
2017年,學校就率先成立了跨國科研團隊——“北部灣經濟研究中心”,其成員有來自吉林大學、海南大學、日本東北亞研究院、日本福島大學的專家學者,為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服務,為區域經濟發展建言獻策。今年5月,學校又正式成立了“南粵智庫——沿南海經濟帶研究院”,致力于打造跨區域、跨學科、跨行業有影響的新型民間智庫。該智庫以沿南海經濟帶區域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對象,以相關的重大理論應用和現實問題為研究重點,為政府、企業和社會提供優質的應用性與對策性的解決方案。下一步,學校將繼續立足區域、立足應用性導向,關注湛江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探索建設跨學科的“中國南海康養旅游研究中心”。同時,深度參與雷州文化的開發、保護與傳承推廣,建立“雷州文化研究中心”,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上發出湛江科技學院的聲音、貢獻湛江科技學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