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我市2025年“久久公益節”動員會上,珠海威泓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向我市公益投放第一批99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這些設備將安裝在醫院、學校、交通站場、社區、景區、文體場館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織密城市急救安全網。(據9月10日《湛江日報》)
當心臟驟停發生時,4-6分鐘是黃金搶救時間。在如此危急時刻,除了人工呼吸,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是這段生死競速中最關鍵的“武器”。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推進AED的公益投放,推動這一“救命武器”走出醫院,走進公共場所,提高應急救治的成功率。此次珠海威泓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市公益投放99臺AED,不僅體現了企業的社會擔當,彰顯了社會各界對生命尊嚴的敬畏,更是城市文明與公共服務理念的進階。
AED公益投放,是守護生命的暖心之舉。講起AED,現在很多人都已不再陌生,同時學會使用AED的人也在不斷增加,這得益于新媒體平臺成為醫療知識普及的重要渠道,以及社會志愿組織傳授急救知識的活動。因此當AED能在商場、車站、學校、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出現,一旦發生心臟驟停事件,就能讓現場懂急救的人有“武器”可用,讓更多人從“旁觀者”變為“急救參與者”,讓突發意外時的搶救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應對”。近年來,因得益于附近有AED并及時使用AED,成功讓患者“醒”過來得到醫院救治的好事也在不斷發生。可見,在重點公共場所布局AED,就如同為公眾生命安全安裝“應急閥門”,為挽救生命爭取寶貴時間,讓更多的心臟重新跳動起來,讓因急救不及時造成的遺憾更少一些。
AED公益投放,是織密民生安全網的必要舉措。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心臟驟停發病人數超50萬,而院外搶救成功率不足1%。生命至上,每一次及時的救助都可能創造奇跡。因此我們不僅要進一步普及急救知識,傳授急救技能,更要不斷擴大AED公益投放的廣度與深度,從城市到鄉村、從繁華商圈到偏遠社區,推動AED成為公共空間的“標配”。
只有讓AED真正發揮“救命神器”的作用,才能更“硬核”地筑牢生命安全防線,讓“生命至上”的理念在細微處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