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愛鳥協會志愿者在吳川沙角旋開展鳥類調查時,觀測到全球不足600只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勺嘴鷸。(9月10日《湛江日報》)
勺嘴鷸飛抵湛江,不僅奏響雷州半島候鳥遷徙的序曲,更奏響生態和諧的嶄新樂章。
這“提前抵粵”,是湛江生態環境優化的有力證明。勺嘴鷸的遷徙路線漫長而艱辛,對中途停歇和越冬地的生態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湛江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的關鍵節點,其獨特的海岸生態環境,為鳥類遷徙和越冬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棲息場所。近年來,湛江通過建立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推行林長制加強棲息地管理,以及強化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協作等一系列有力舉措,持續優化棲息環境。如今,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如中華鳳頭燕鷗、黃嘴白鷺、黑臉琵鷺等,都選擇經停湛江或在此過冬,勺嘴鷸更是將這里視為理想家園,這正是湛江用實際行動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
這“提前抵粵”,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展現。每年9月起,大批候鳥南遷湛江,它們的到來讓這片土地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也讓人們與這些可愛的生靈有了更多美好的邂逅。湛江愛鳥協會的志愿者長期堅持對候鳥進行觀測和記錄,他們的行動是人們對自然生靈關愛的具體體現。在他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保護候鳥的行列中來,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化作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這“提前抵粵”,更是對未來生態保護的殷切期待。盡管勺嘴鷸提前抵粵是一個令人欣喜的好消息,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勺嘴鷸依舊是極度瀕危物種,其生存仍然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我們不能滿足于現狀,而應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進一步守護好這些候鳥的棲息地,為它們的遷徙和繁衍提供更加安全、穩定的環境。
一只勺嘴鷸,就是一個生態符號;一群勺嘴鷸,就是一曲生態贊歌。讓我們以勺嘴鷸提前抵粵為契機,凝聚起更多的力量,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生態家園,共赴這場充滿希望與美好的“勺嘴鷸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