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近日,記者深入我市鄉鎮校園一線,聚焦一群“00后”教育新力量,傾聽他們的教書育人故事。
羅海韻解答學生疑問。記者任博 攝
麻章中學羅海韻:以青春微光伴鄉童成長
“‘00后’就該扎進大城市?”24歲的羅海韻,用三年鄉鎮教學生涯給出答案——她放棄珠三角工作機會,選擇回到家鄉湛江,入職麻章中學,成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鄉鎮學校講臺上綻放青春。
三年前初登講臺時,現實曾給她“下馬威”:課堂上學生追鬧、后進生“擺爛”,課后備課加數據統計、矛盾調解的瑣碎,讓她深夜對著教案抹淚,甚至懷疑選擇。但麻章中學的教研沃土與科組溫暖成了支撐——老教師手把手教她班級管理,教案改了七八遍貼合學情;她還當起“臨時姐姐”,課間聽學生聊天,放學幫解心結。家長一句“年輕老師真貼心”,成了她堅守的底氣。
作為“00后”教師,她用“年輕招”讓思政課“活”起來。講“生命價值”,她放湛江紅樹林紀錄片,讓孩子從蠔農的堅守讀懂家鄉的價值;遇難懂概念,拋“破圈”“拿捏”等熱詞拉近距離。面對成績分化,她設計分層作業:基礎弱的做填空,能力強的寫家鄉評論;推積分制,攢分可換“免作業”“當課代表”。曾有個男孩,為攢積分主動預習,還第一次舉手回答。
鄉鎮教育的難題,她用溫柔化解。家長務工忙、習慣“棍棒教育”,她在學生進步時發暖心語音:“陳媽媽,小陳讀書聲脆,積分多了5分,您多夸夸他!”家長的回復從寥寥幾字變掏心窩的“您多費心”。學生最遠只到過湛江市區,她便把課堂當“窗口”:講科技放港珠澳大橋視頻,聊職業規劃請大學生線上分享——“我沒法帶他們去遠方,卻能種‘世界很大’的種子?!?/p>
三年過去,羅海韻不再是那個初登講臺會慌神的新手。她知道,自己沒能帶孩子們去遠方,卻用一堂堂生動的課、一次次耐心的陪伴,讓他們眼里有了光——那光里,有紅樹林的綠,有蠔排的亮,更有對“更大世界”的向往。這,就是她作為“00”后鄉村教師,給青春最踏實的答卷。
麥秋詩指導學生練習舞蹈。記者郎樹臣 攝
坡頭區愛周中學麥秋詩:用熱愛帶領學生“舞”出未來
“當看到孩子們第一次在舞臺上自信起舞時,我知道所有的堅持都值了?!闭f起自己的學生們,來自坡頭區愛周中學的舞蹈老師麥秋詩,臉上帶著笑。作為一名“00后”舞蹈老師,麥秋詩從湛江鄉鎮走出去,又選擇歸來,用青春與熱愛,為鄉鎮孩子們的藝術夢想架起橋梁。
2023年,從舞蹈專業畢業的麥秋詩沒有選擇去大城市打拼,選擇回到湛江坡頭區,在愛周中學擔任一名中學舞蹈老師?!拔覐男【驮谡拷泥l鎮長大,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她想把自己的所學帶回家鄉,通過藝術幫助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麥秋詩的教學方式自帶“青春密碼”。為了激發學生對舞蹈的熱愛,她把大家喜歡的流行舞元素融入教學中,也會把近期的“熱歌”編成舞蹈,讓課堂“潮”起來、“熱”起來?!俺嘶A步法,我還會加入一些本土的舞蹈元素,如漁燈舞的律動等,這樣大家不僅能感受到舞蹈的樂趣,也能夠了解到我們當地的藝術文化?!?/p>
鄉鎮教育的挑戰不止于此。“有些家長會認為學舞蹈是‘玩’,對藝考也沒什么概念,不太支持孩子花太多時間在舞蹈上?!丙溓镌姵O蚣议L們分享學生在舞蹈學習中的進步和變化,讓家長看到舞蹈對孩子的積極影響,逐步改變他們對舞蹈藝術的刻板印象。
在鄉鎮學校教舞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痛并快樂著,累并值得著?!丙溓镌姶鸬馈H諒鸵蝗盏奈璧附虒W和訓練,是痛是累,但快樂和值得總會藏在許多瞬間里——同學們哭過動搖過但還是選擇堅持的瞬間;在比賽中獲得金獎時孩子們歡呼的瞬間;家長們紅著眼眶鼓掌的瞬間……
在她看來,“00后”教師的使命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用自己的熱情與行動告訴學生: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鄉村也能舞出精彩。“鄉鎮的孩子雖然條件有限,但他們對舞蹈的熱愛和執著一點都不少。作為老師,能陪伴他們、引導他們在舞蹈之路上成長,是我的幸運。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鄉鎮的藝術教育,給孩子們更多的支持和機會,讓他們的藝術夢想能更好地綻放?!丙溓镌娬f道。
陳銘坤指導學生做題。記者李京儒 攝
雷州市龍門鎮祿馬小學陳銘坤:從鄉村來,到鄉村去
當大多數同齡人傾向于選擇都市的繁華與更多的職業可能性時,“00后”陳銘坤選擇了擁抱“鄉土”,成為一名鄉村教師。“我也來自農村,深知教育對于改變鄉村孩子命運的重要性。這里的孩子一樣渴望知識,需要有人為他們打開看世界的窗?!标愩懤ふf。
當初,陳銘坤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小學全科教育定向師范生,她說:“我家鄉的鄉村學校,曾經也教師資源不夠,更沒有專業的英語教師,這對我觸動很大。選擇這個專業,我知道自己會回到鄉村,也想過這份工作肯定會吃苦,但我一往無前?!?024年6月,陳銘坤從嶺南師范學院畢業,同年9月分配到雷州市龍門鎮祿馬小學。
初來乍到的惶恐,很快被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治愈。學生們高漲的學習熱情讓陳銘坤更加無悔自己的選擇,“我的學生會讓我感覺到溫暖,不僅僅是學習上對我的全力配合,他們純真的愛也讓我很感動。”陳銘坤說,有一次,班上有位同學看到其他班的老師收到了學生自己家種的“土特產”,回家后也立馬帶給了她,學生對她說“別的老師有的,你也要有!”。
陳銘坤介紹,祿馬村以種植水稻、甘蔗、花生為主,其中祿馬荔枝在當地頗有名氣。閑暇之余,陳銘坤喜歡在田間地頭轉轉,看播種的希望,也看豐收的盛景,她深愛著這片鄉村熱土,她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像莊稼一樣,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終有所成。
轉眼,陳銘坤即將度過自己的第2個教師節,她想把“堅守初心”四個字送給自己,希望自己能過好眼前的生活,上好眼下的每一堂課。
鄭綺桐在講解文章。記者李嘉斌 攝
廉江市新民鎮中心學校鄭綺桐:青春為燭照亮學子的心窗
“這里的孩子,需要有人告訴他們世界有多大——而我希望成為那個點燈的人?!痹诹行旅矜偟某抗馀c暮色間,“00后”教師鄭綺桐辛勤耕耘鄉村教育近三年,她不僅是一名鄉鎮教師,更是孩子們信任的“知心姐姐”。
新民鎮是鄭綺桐的家鄉,回到家鄉任教,可以說是“命運選擇了她”,因為她是一名公費師范生。大多數人的青春期充滿了懵懂和迷茫,但鄭綺桐早早就樹立了成為老師的理想,并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高考結束后,她填報了公費師范生的大學志愿,并在畢業后從容赴約,來到了新民鎮中心小學,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作為一名小學鄉鎮教師,鄭綺桐是一塊“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的磚”。初來乍到,她就面臨著學校老師人手不足的挑戰,身兼語文老師、英語老師、班主任和科組長四職。備課筆記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深夜里獨自磨課的身影,放學后和學生耐心細致的談心,鄭綺桐每天過得忙碌而充實。
鄭綺桐不僅充滿教學熱情,更樂于探索教學技巧。情景教學法讓課堂充滿趣味,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解決問題,在體驗中生成知識,同時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她樂學會用信息工具,短視頻、AI工具等信息手段讓課堂妙趣橫生。
“鄉鎮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推開世界之窗的勇氣。”鄭綺桐發現,鄉鎮學校的孩子多為留守兒童,眼神中常帶著怯懦,讓她心中滿是酸楚。她明白,自己要做的不僅是傳道授業,更是點燃學生的心靈之火。從教以來,她堅持“沉浸式”地陪伴學生,走近學生、傾聽學生、了解學生,平等地與學生溝通,發掘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努力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向更廣闊世界的窗。
李亮點贊學生的回答。受訪者供圖
吳川市塘?鎮第二小學李亮:守望鄉鎮校園讓夢想發芽
25歲的李亮在吳川市塘?鎮第二小學任數學老師兼任班主任。從教兩年多來,李亮用腳步丈量鄉村教育的寬度,以青春力量護航學生成長,在孩子們的心田播種下希望的種子。
為何會選擇成為一名鄉鎮教師?李亮的初心堅定而樸素:“希望我的工作和付出能夠讓一些人變得更好。”高考結束后,他了解到公費師范生政策,發現這個崗位的需求與自己的理想高度契合,因此毫無猶豫選擇了教育專業,并在畢業后來到了塘?鎮第二小學任教。
在成為老師之前,李亮想象中的教師工作就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生活簡單規律。真正成為一名鄉鎮老師之后才發現,自己不僅是老師,也是“臨時爸媽”,是調解矛盾的“和事佬”,工作內容遠不止教學,還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心理健康,尤其是對留守兒童,需要傾注更多的心血。
作為一名“00后”教師,李亮與學生們年齡相差不大,剛走出大學校門不久的他更加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在情感上更容易靠攏,所以他的課堂氛圍是輕松活潑的,在講解知識時,李亮老師善用各種新媒體手段,有趣的PPT、人工智能等讓課堂教學妙趣橫生。當數學課上講解“立體幾何”的時候,很多孩子缺乏空間想象能力,因為見過的實物太少,李亮在網上找大量的圖片、視頻、3D模型,帶他們“云參觀”城市里的科技館、博物館,同時開展生活化教學,帶學生們實際操作,測量操場面積、計算籃球體積,讓數學“活”起來。雖然鄉鎮學校設備有限,但是鄉鎮老師教學的思路可以無限,課堂同樣可以很精彩。
曾經,李亮也特別向往大城市,但他逐漸認識到“敢闖”不等于要去“遠方”,也可以是勇敢地扎根在需要的地方。他成長于茂名高州的鄉鎮,對鄉鎮有一份天然的好感,此外,湛江的風土人情、文化底蘊深深吸引了他,同校的老教師們毫無保留地把他們的“畢生功力”傳授給自己,吳川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濃厚,讓他更加堅定了扎根鄉鎮、專心育人。
李亮即將迎來自己第三個教師節。連日來,他陸續接到了已經畢業的學生的祝福電話,學生們聊起因為有老師的鼓勵和支持,自己才能保持進步的動力。工作是忙碌的,生活是快節奏的,但是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很好,讓李亮覺得選擇成為一名老師是值得的,也讓他的人生維度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
李陽梅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受訪者供圖
湛江經開區東簡實驗學校李陽梅:用“心”點亮孩子的語文夢
24歲的李陽梅,是湛江經開區東簡實驗學校的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教齡2年。畢業時,她選擇留在家鄉,成為一名鄉鎮教師,“能在家鄉的土地上實現教育理想,對我來說是最圓滿的選擇?!?/p>
真正站上講臺,她才體會到鄉鎮教育的復雜與深情。除了備課、授課、批改作業,她特別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為他們補基礎、找方法。她每天早到班、勤巡班,課間針對性給學生做心理疏導,拍視頻記錄班級日常,一點點積累起家長的信任?!昂芏嗉议L忙于生計,對孩子的學習細節關注少,我們就主動找時間和他們聊,用他們能聽懂的方式講教育方法,慢慢就能達成共識?!?/p>
作為“00后”,她善用年齡優勢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課后或體育課上,她會和學生一起跑步、打羽毛球,真正融入他們的活動;課堂上,她借鑒“課本劇表演”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讀懂人物的悲劇性,激發對語文的興趣。
她坦言,相比資深教師,自己在處理突發問題和教學理論方面仍有不足,但她堅持“多觀摩、勤學習”,定期觀看名師課例,不斷調整貼合鄉鎮教學場景的策略,讓教學更有溫度、更實效?!安挥眉敝蔀槊麕煛?,先做‘用心的老師’?!?/p>
最讓她感到“值了”的時刻,來自學生的真心。曾有一個調皮的學生在畢業時送她一個相框,上面寫著“我不是您最優秀的學生,但您是我最敬愛的老師”?!氨绕鹑魏钨F重的禮物,這句話才是對我‘新手教師’生涯最珍貴的肯定。”李陽梅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義。
李陽梅說,她愿與更多“00后”教師一起,“把青春的熱情撒在鄉村的課堂上,讓這里的孩子也能擁有向上生長的力量?!?/p>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