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公布了2025年香江學者計劃與香江學者計劃(灣區項目)獲選結果名單,湛江市3人入選,實現了該項目在粵東西北地區“零”的突破。(據8月31日《湛江日報》)
湛江3人入選2025年“香江學者計劃”與“香江學者計劃(灣區項目)”,實現粵東西北地區“零的突破”。這不僅是對3位博士科研實力的肯定,更揭開了湛江人才戰略的成功密碼——從產業筑基到平臺搭臺,再到服務留才,三大支撐共同托舉起這座城市的“人才引力”,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強音。
湛江的第一大支撐,是“產業筑基”的精準錨定。人才聚不聚,關鍵看產業有沒有“承載力”。湛江緊扣“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目標,深耕“四綠一藍”產業體系,海洋牧場、綠色能源等新興賽道加速崛起。這些不是空洞的規劃,而是能讓博士們把論文寫在產業一線的“真戰場”:研究海洋生態的,能對接海洋牧場的養護需求;專注新材料的,可參與綠色化工的技術攻關。產業發展與人才研究方向同頻共振,讓“來湛江干事”從口號變成了“能落地、有前景”的現實選擇,這正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磁吸力”。
湛江的第二大支撐,是“平臺搭臺”的硬核托舉。人才留不留,要看科研有沒有“助推器”。湛江沒有停留在“引才”的表面,而是下功夫建強創新載體:三大產業創新中心聚焦產業痛點,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站等平臺配齊科研設備與團隊支持。這些平臺不是“空架子”,而是能讓人才心無旁騖搞研究的“孵化器”——需要實驗數據,有專業實驗室支持;需要成果轉化,有產業創新中心對接企業。正是這樣“從科研到落地”的全鏈條平臺支撐,為人才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也讓“香江學者”的誕生有了堅實基礎。
湛江的第三大支撐,是“服務留才”的溫度保障。人才安不安,要看生活有沒有“定心丸”。湛江深知,光有事業平臺不夠,還要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從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按需引才”,到提供人才公寓、開辟落戶綠色通道“貼心留才”,每一項舉措都踩在人才的需求點上:不用為住房奔波,不用為落戶跑腿,能把更多精力投入科研。這種“事業有奔頭、生活有溫度”的環境,讓人才不僅“引得進”,更能“扎下根”,真正把湛江當成干事創業的“第二故鄉”。
此次“零的突破”,是湛江人才戰略的一次“成果檢驗”,更是新起點。未來,只要持續夯實產業根基、建強創新平臺、優化服務環境,必定會有更多優秀人才匯聚湛江,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