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縣在去年9月正式上線“遂溪陽光食堂”平臺,覆蓋遂溪253所中小學及幼兒園食堂,發動家長和學生全面監督,提出評價意見和建議。(8月27日《湛江日報》)
校園飯堂的餐盤里,裝著學生的日常,也盛著家長的牽掛。長期以來,校園餐是不少人的“心病”:家長怕食材不新鮮、后廚藏隱患,學生怨菜品寡淡、口味單一。“遂溪陽光食堂”平臺的實踐,恰恰用數字化手段破題,既守住了“吃得放心”的安全底線,又實現了“吃得開心”的品質升級,為湛江校園餐治理寫下生動注腳。
“吃得放心”,是校園餐的首要前提,也是曾讓無數家長懸心的痛點。過去,校園飯堂后廚是“隱秘的角落”,食材來源、儲存條件、餐具消毒情況難以知曉,采購環節更是令人擔憂。對此,今年我市推進419所公辦中小學食堂“陪餐區”加裝攝像頭,全市1939所供餐學校100%接入市級“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而“遂溪陽光食堂”平臺,則更像是上了“雙保險”的升級版:一方面,平臺不止于“互聯網+明廚亮灶”的直觀呈現,更將監管延伸到源頭——對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網,自動抓取每日菜價與學校采購清單比對,一旦出現價格異常、食材信息不符等情況,系統立即預警。這相當于給采購鏈條安了“電子哨兵”,讓每一份蔬菜、每一塊肉的來源、價格都“曬”在陽光下,從根本上杜絕“采購貓膩”,讓家長不用再為“食材新不新鮮”“錢花得值不值”憂心。另一方面,平臺匿名評價功能讓家長和學生能隨時反饋衛生、服務等問題,食堂即時整改,從“被動檢查”轉向“主動接受監督”,“放心”不再是口頭承諾,而是看得見、可驗證的事實。
若說“放心”是底線,那“開心”便是校園餐的更高追求,也是曾被長期忽視的合理需求。單調難吃的菜品,不僅會讓學生失去食欲,更可能導致挑食偏食,影響生長發育。如果食堂只滿足“能吃飽”,卻達不到“吃得香”,校園生活也就少了一份應有的煙火氣。遂溪的智慧,在于把“學生滿意”納入校園餐優化的核心。大成中學食堂的變化非常明顯——“菜譜更新頻率明顯提升,所有調整均基于學生和家長的留言反饋”。當食堂從“按慣性做菜”變成“按需求做菜”,學生自然從“將就吃”變成“盼著吃”甚至“搶著吃”,“吃得開心”不再是奢望。
從“吃得放心”到“吃得開心”,一字之差,背后卻是校園餐管理的深刻轉變——不僅要守住安全底線,更要回應師生的情感與需求。當數字化賦能遇上以師生為本的溫度,就能讓餐盤里的每一口飯,都裝著真誠與暖意,這才是校園餐該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