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湛江市圖書館舉辦以“揭秘古代兒童娛樂方式”為主題的文化普及活動,帶領30多組親子家庭走進古人的童年世界,感受傳統文化中蘊藏的智慧與樂趣。(據8月25日《湛江晚報》)
看到報道,想起此前帶孩子參加外地博物館復原的“投壺”游戲和觀看古籍記載的“斗草”“竹馬”民俗展的情景,現場一群大人孩子玩得不亦樂乎、看得津津有味,一片樂意融融。這些活動讓塵封在史書中的孩童歡趣走到臺前,為大家帶來了一份古今共通的快樂,完成了一次生動的文化傳承,以另一種方式點亮文化記憶。
舉辦以“揭秘古代兒童娛樂方式”為主題的文化普及活動的價值,首先在于打破了“古代兒童無娛樂”的認知偏見。曾經在不少人的印象里,古代的孩子多被“耕讀傳家”所縛,愛玩的天性被壓抑,殊不知《詩經》里“竹馬之交”藏著孩童騎竹竿扮馬的天真,《清明上河圖》里就有孩童玩“打陀螺”的鮮活場景。從報道中可知道這些快樂的游戲在此次市圖書館的活動里就一一通過視頻與圖片呈現給孩子們,讓這些延續千年的游戲立體可感,也讓現場的大人孩子們意識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兒童對樂趣的追求始終相通,穿越時空的娛樂方式就是古人生活智慧的縮影。
更重要的是,這類活動為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一個“童心切口”。相較于晦澀的典籍解讀,兒童娛樂更貼近生活本真,無論是在賞“玩”還是動手“玩”,都比說教更易讓孩童接受,也更能激發他們對古代生活、自然認知的主動探索。文化的傳承,本就該這般帶著溫度與趣味。
期待這樣的活動能走得更遠,讓更多孩童在“玩”中認識歷史、了解文化,讓傳統文化在代際間無聲地流轉,以更鮮活的姿態融入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