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秋季新學期開學還有一周時間,學生和家長們已陸續開啟開學用品采購模式。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市內文具店、書店及數碼賣場迎來銷售小高峰,“開學經濟”持續升溫的同時,“按需選購、理性消費”成為今年采購季的顯著特點。
8月23日,記者走訪多家文具店發現,貨架上中性筆、筆記本、筆袋等傳統文具一應俱全,帶有卡通形象、創意設計的文具雖仍吸引學生目光,但家長選購時更顯克制。南方二橫路一家文具店店主坦言,8月下旬以來,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新生家長是采購主力,“以往有些家長可能會給孩子買一堆花哨文具,今年大多是按老師要求的清單買,問得最多的是’實用性怎么樣’‘會不會影響上課注意力’”。
在九二一路新華書店,教輔材料專區和少兒閱讀區人氣頗旺,但“盲目囤書”的現象明顯減少。一位家長和上五年級的孩子一起挑選輔導書,她告訴記者,只會買孩子薄弱學科的練習冊,再選兩本孩子感興趣的科普書,“之前跟風買過不少輔導資料,很多都沒做完,今年就按孩子的學習情況和老師建議來”。即將上三年級的小朋友則拿著一本《昆蟲記》說,這是自己在暑假書單里沒看完的,特意來買了開學接著讀,“媽媽說喜歡的書可以買,不喜歡的不用勉強”。
書店工作人員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往年開學前,有些家長一次買好幾套同類型輔導書,今年更多是精挑細選,還會主動問‘這套書和教材知識點匹配度高不高’‘適合哪個學習層次的孩子’。”為方便家長按需選購,書店不僅按年級和學科分類擺放書籍,還安排工作人員提供選書建議,同時通過線上預訂服務減少家長排隊時間。
電子學習產品專區同樣呈現“理性消費”趨勢。學習機、詞典筆等產品雖受青睞,但家長選購時不再只看品牌和價格。“孩子上初二了,英語需要查詞的地方多,詞典筆是剛需,但我對比了三個品牌,最終選了能同步教材、有聽力練習功能的,價格中等,沒必要買頂配。”家長李女士說。另一位選購學習機的家長則表示,優先考慮“課程是否和學校進度一致”“有沒有家長管控功能”,“能防止孩子用學習機玩游戲,比高配置更重要”。
從花哨文具到實用單品,從盲目囤書到按需選書,從追求高價到看重適配,今年開學季,家長們的采購理念更趨理性,“把錢花在刀刃上”成為共識,既為孩子備好開學“裝備”,也讓“開學經濟”多了一份務實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