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背上新書包去上小學啦!”距離2025年秋季開學還有一周,家住赤坎區的6歲女孩程凡每天都要翻看新課本,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充滿期待。隨著一年級新生入學進入倒計時,孩子們滿心憧憬,家長們忙著準備“入學清單”,老師們則提前制定適應計劃,多方合力幫助新生平穩開啟校園新生活。
孩子視角:好奇與期待裝滿新書包
“小學的操場比幼兒園大嗎?”這幾天,即將踏入市28中學的小諾,每天都會纏著媽媽問關于小學的問題。在他的新書包里,除了媽媽準備的文具,還偷偷放進了自己畫的“歡迎新朋友”圖畫。
記者走訪發現,多數一年級新生對小學充滿好奇。不少孩子會主動整理書包,按課程表擺放課本;有的孩子提前練習系鞋帶、整理課桌,希望在新環境中展現“小本領”;還有孩子和幼兒園好友約定,開學后一起參加升旗儀式……這份天真的期待,成為他們迎接新學期的動力。
家長視角:清單之外更重“心理準備”
“文具買了5套,昨天也去買了校服,還準備了姓名貼……”市民李女士的手機備忘錄里,“入學準備清單”列了20多項,但她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的適應問題。“之前總怕孩子在學校吃飯慢、不敢問老師問題,最近每天睡前都會和他聊‘如果在學校遇到困難怎么辦’,慢慢幫他建立信心。”
和李女士一樣,不少家長在物資準備之外,更關注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心理調適。家長王先生特意調整了孩子的作息,每天早睡早起;張女士則帶孩子提前參觀小學,熟悉校門口、教室、衛生間的位置。不過也有家長坦言“有點焦慮”,擔心孩子跟不上學習節奏,老師建議家長避免過度“說教”,多以鼓勵為主。
老師建議:做好“三個適應”平穩過渡
“一年級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關鍵銜接期,重點要幫他們做好‘三個適應’。”市中英文小學班主任謝老師有10多年教學經驗,她從生活適應、心理適應、學習適應等方面給出具體建議。
她建議,一年級新生應該提前1-2周調整作息,每天固定起床、睡覺、學習時間,培養孩子自主整理書包、管理文具的能力,避免家長代勞。家長可以用積極語言引導孩子,比如“小學里有很多有趣的科學課”,避免說“上小學就要受苦了”等負面話語,減少孩子的抵觸情緒。在學習適應方面,家長不需要提前教授課本知識,可通過繪本、小游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比如每天陪孩子讀15分鐘故事書,或玩“詞語接龍”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目前,市區各小學已準備好新生歡迎儀式,在接下來的一周里,各學校將陸續準備歡迎標語等溫馨裝飾。謝老師說:“我們會用耐心和愛心接納每一個孩子,也希望家長多和老師溝通,一起幫助孩子邁好入學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