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記者從陸海新通道運營湛江有限公司獲悉,截至2025年7月,新通道湛江公司集裝箱運輸突破10萬標箱,鐵路班列開行突破2000列,貨值約140億元,為客戶節約物流成本超過2.05億元,有力推動了湛江集裝箱業務的快速增長和上下游產業集聚。(據8月10日《湛江日報》)
10萬標箱,是湛江向世界遞出的開放名片;2000列班列,是這座城市融入雙循環的鏗鏘足音。當陸海新通道湛江集裝箱運輸量突破這一關口,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物流數據的躍升,更是湛江這座港口城市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的加速度。
這加速度,源于區位優勢向發展勝勢的質變。湛江手握國家戰略交匯點與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雙王牌”,不是躺在地理圖紙上的靜態優勢,而是轉化成了43條海鐵聯運線路、7條跨境班列的動態網絡。對內輻射12省54站,對外直通中歐中亞,昔日的“邊陲港”已成連接內外的“樞紐節點”。這種轉變不是偶然——當貨物從湛江港出發,既能快速送達中西部腹地,又能直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種“左右逢源”的戰略鏈接能力,正是湛江開放能級提升的硬核證明。
這加速度,藏在成本賬本與效能革命里。為客戶省下超2億元物流成本,一組數字背后是實打實的機制創新:海鐵聯運“一口價”砍掉中間環節,鐵路運費下浮讓利企業,通關互認打破地域壁壘。對企業而言,物流成本每降一分,市場競爭力就多一分。當湛江港的集裝箱里,既有湛江制造的家電、建材,也有西部省份的農產品、工業品,這種“聚散效應”正倒逼產業鏈重構——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將倉庫建在港口周邊,將生產線布局在通道沿線,物流紅利正在轉化為產業紅利,這正是開放帶來的乘數效應。
這加速度,更寫在本土企業的出海藍圖上。5萬標箱本地貨物走出國門,78億元貨值背后是“湛江品牌”的集體突圍。當湛江的產品通過跨境班列直達比利時的倉庫、烏茲別克斯坦的市場,當老撾的木材、俄羅斯的礦產通過這條通道走進湛江加工再分銷,這座城市已不再是對外開放的“末梢”,而是成為內外貿聯動的“支點”。這種變化,讓本地企業有了更廣闊的舞臺,也讓湛江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找到了獨特的坐標——既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出海口,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輻射東盟的橋頭堡。
10萬標箱是里程碑,更是新起點。當湛江持續織密多式聯運網絡,深化區域協同,創新跨境服務,這座因港而生、向海而興的城市,正以更開放的姿態,在時代浪潮中加速前行。其背后,是中國沿海地區與內陸腹地協同開放的縮影,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地方力量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