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記者從嶺南師范學院了解到:該校美術與設計學院(以下簡稱“嶺師美院”)在這個暑期派出的11支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于近期陸續收官,他們在湛江、茂名、珠海等地鄉村開展了為期25天的社會實踐,完成面積共計3050平方米的墻繪和64節美育課程,通過理論對話、實地調研、暖心實踐等方式讓專業知識走出校園、扎根鄉土、服務鄉村。
嶺師美院大學生冒著酷暑繪制墻畫。 通訊員 供圖
助力“雙百行動”:
3000多平方米墻繪提升鄉村“顏值”
在廉江營仔鎮北堤村、山腳村、石古河村等處,嶺師美院“正紅”“粵青”“紅色繪影”3支突擊隊的同學們在炎炎夏日中,在14天里“白+黑”連軸轉,完成了1070平方米的舊墻面改造。墻繪主要選取了廉江特色的荔枝、海鴨蛋、金稻穗等元素,讓往日斑駁破舊的泥墻變得靚麗起來。
走進徐聞下洋鎮“南端暖灘”旅游區,迎面而來的是“徐聞下洋”四個大字。墻上,哪吒腳踏風火輪,身披混天綾,與藍色巨龍相搏,海浪層疊翻涌,浪花雪白似碎玉……這是嶺師美院“星船”突擊隊完成的哪吒主題墻繪項目。該隊伍結合當地海洋元素,以熱門的《魔童鬧海》為靈感,讓徐聞下洋更“潮”了。“大學生用國漫讓網絡潮流與鄉土風情融合,為下洋注入了潮流魅力。”下洋鎮鎮委書記陳方勇說。這支已扎根湛江多年的隊伍,4年里累計完成4250平方米墻繪,讓多個鄉村快速變成“旅游打卡地”。
從廉江稻田到徐聞暖灘,從革命老區到漁村新貌,嶺師學子的畫筆不僅填補了墻面的空白,更勾勒出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點亮“美育之光”:
64節美育課助力孩子們“雙向成長”
“老師,我的布也開藍花啦!”珠海斗門區小濠涌小學的扎染課堂上,折疊布料、捆扎造型、調配染料、浸泡上色,孩子們化身“小小藝術家”。嶺師美院“染色季”突擊隊員們從扎染的歷史淵源講到捆扎、染色、晾曬的傳統技法。當孩子們激動地展示自己染制的藍白方巾時,非遺之美的種子已悄然播下。
在赤坎,嶺師美院“染色季”突擊隊指導老師譚永定給孩子們示范扎染工藝。孩子們在“扎布”的專注、“染色”的期待與解開繩結瞬間的歡呼中,從素凈白布浮現的斑斕圖案里,讀懂植物顏料渲染的“藝術密碼”。他們在6節課里不僅學會了捆扎、染色、晾曬的技法,更埋下了熱愛非遺的種子。
湛江新江社區“紅帆”突擊隊的書法課堂上,9歲的小杰正對著字帖臨摹“國”字。收筆時,他刻意頓了頓,這位去年還把毛筆當玩具的男孩,如今能說出“橫平豎直才像中國字”。“來這里第三年了,每一年都有新的期待與激情!”嶺師2022級美術學1班大學生楊璐寧表示。今年的36節公益課面向20多名社區兒童,從毛筆字要點教起,引導孩子們書寫“中國故事”“平安中國”等內容。
“藝術不只是技巧,更是看見與傾聽。”在茂名高州陳大嶺小學,“勝羽”突擊隊大學生鄭欣怡看著孩子們用剪出的窗花、蝴蝶,眼眶發熱。小學三年級學生小娟說自己要剪一架紙飛機,因為“這樣爸爸就飛速到家”。這支連續3年駐扎高州的隊伍,不僅教會孩子們剪窗花、畫畫,更見證著沉默的留守兒童變得陽光起來。該隊伍每年又畫墻繪又開美育課堂,大學生們帶來的不只是藝術,更是孩子們安放童心的角落。
美育課上,孩子們積極回答問題。 通訊員 供圖
藝術“扎根鄉土”:
三年接力讓青春在鄉村綻放芳華
據介紹,嶺師美院這11支突擊隊中,有7支是持續深耕的“老隊伍”。作為連續3年參與“百千萬工程”的“老隊員”,大學生楊璐寧深有體會地說:“師兄、師姐傳承隊伍的初心,是讓藝術真正成為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生活養分。”
44名像楊璐寧這樣堅守兩年以上的大學生隊員,早已將“接力”化作“扎根”的行動。他們熟悉村里每條巷道的轉角,記得村民遞來的每一杯涼白開——從為老房子繪制農耕場景壁畫,到將閑置農房改造為藝術民宿,再到教婦女兒童用扎染、剪紙技藝展現鄉土文化,他們讓指尖功夫成為家門口的致富門路。
嶺師2024屆書法學專業校友吳彤大學二年級時,組建“優雅鄉村行”突擊隊,帶領百名大學生深入鄉鎮實施30多個助農項目;連續4年的下鄉實踐,讓她畢業后毅然選擇扎根鄉村。“真正的出彩,從不是活成別人眼中的標本,而是成為這片土地需要的種子。”她坦言,在基層工作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藝術與鄉土碰撞的力量,她也常常鼓勵更多青年投身鄉村振興,讓青春在泥土里扎根結果。
三年深耕,結出了累累碩果。嶺師美院今年繪制的3000多平方米墻繪,面積創下歷史新高;近三年累計派出30多支隊伍、近800人次師生,走進廣東近30個村落,完成6000多平方米墻繪,打造200多節美育課堂。這份堅守,收獲了多方肯定:其中,3支隊伍獲評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7支獲廣東省重點社會實踐隊,4支獲廣東省優秀團隊,1支獲省級優秀示范項目,1支入選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100個品牌項目,并獲省社會實踐優秀項目。
更可喜的是,嶺師美院師生們將鄉村實踐與專業學習深度融合,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設計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賽事中屢創佳績,斬獲省級以上獎項400多項。30多名畢業生更是帶著對鄉土的熱愛,選擇扎根鄉村,用專業所長續寫與這片土地的故事。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