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呈島風光。
資產規模從零起步到突破67億元,資產負債率從93%優化至44%,信用評級從AA-躍升至AA級,從“小散弱”的傳統國企到“四位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集團……翻開霞發集團的改革成績單,一組組亮眼數據勾勒出國企改革的“霞山速度”與“霞山智慧”。自2022年戰略性重組以來,這家年輕的區屬國企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刀刃向內的勇氣破舊立新,用三年時間完成“從0到1”的跨越,成為驅動霞山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推動“百千萬工程”的主力軍。
南柳河項目效果圖。
蓬萊康養綜合體效果圖。
破局重構:從“一盤散沙”到“集團作戰”
改革之初,霞山區屬國企存在“小、散、弱”的發展困境,8家子公司各自為戰,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2022年8月,一場深刻的變革悄然啟幕——原區國資公司整合8家全資子公司,新成立5家專業公司,霞發集團應運而生,初步構建起涵蓋城投、旅投、工投等12個業務板塊的發展雛形。
“改革不是簡單的‘搭積木’,而是要打破體制機制壁壘。”霞發集團負責人介紹,借鑒珠海、杭州、合肥等地改革的成功經驗,集團2023年升級為區屬一級國企,通過機構改革聚焦9大核心業務,年末資產規模突破35億元,規模效應初顯。
2024年,改革向縱深推進。聘請專業機構精準“把脈”后,《霞山區進一步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整體架構改革規劃方案》出臺,霞發集團明確“城鄉+產業+資本運營+數字經濟”四位一體戰略發展格局。
2025年初,由集團董事長掛帥的改革領導小組全速運轉,4大子公司分類施策推進改革,形成“總部強管控、子公司強專業”的高效運營體系。如今,集團已培育出4家一級子公司、31家二三級子公司(含14家混改企業)的產業矩陣,改革“組合拳”打出了發展新空間。
湛江南站數字電商科技產業園。
中國蠔都產業互聯網平臺實時信息一覽。
創新驅動:讓“沉睡”土地迸發新活力
從湛江大道進入岑擎村,兩棟嶄新的標準廠房映入眼簾。廠房外飾凸顯濃濃的“海洋風”,令人耳目一新。霞發集團與岑擎村經濟聯合社達成40年合作意向,盤活村集體55.28畝低效用地,投資2.3億元在此創建岑擎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
目前,園區已建成2棟標準廠房,另外3棟標準廠房正在加快建設,已簽約入駐8家企業。項目建成后,預計園區年產值達20億元、稅收達6000萬元,可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約3000人。
“這些地塊原先是出租給私企,由于招商困難,土地效益很低,村集體每年僅有25萬元租金收入。現在采取國企帶村企的合作模式,預計村集體每年項目收益可達到132萬元,比原來增加了幾倍。”岑擎村村干部說。
這只是霞發集團盤活存量資產的一個縮影。在湛江汽車南站舊址,曾經沉寂的廢棄廠區如今迎來蓬勃生機。霞發集團以“政府領導+國企投資+專業運營”模式,將這片閑置資產蝶變為數字電商科技產業園,不僅建成湛江首個地理標志產品展廳,更引入AI智能投手技術,打造“直播+物流+金融”生態鏈,獲評“廣東省電商助力百千萬工程農特產品展銷廳”。
在中國蠔都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通過產業鏈高效整合,“湛江蠔”突破地域限制,線上線下聯動拓寬市場半徑;在錦江小區,2.3萬平方米閑置29年的土地煥發新生,龍騰總部科創園吸引中建、中鐵等央企入駐,2025年新增固投約4.5億元。
在特呈島,霞發集團聯動村企全權負責整島開發建設工作。通過“產業升級+生態修復”系統工程,這座海島不僅2024年游客量增長117%,紅樹林面積更是翻倍至1000多畝。5880噸碳匯產品被北京某環保組織認購,“零碳之島”項目入選國家級低碳示范案例庫,登上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舞臺,讓“綠色發展”成為霞山名片。
岑擎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
特呈島的特色民宿。
資本賦能:從“輸血”到“造血”的跨越
“AA級主體信用評級!”2025年4月,這個消息讓霞山國企發展迎來里程碑——霞發集團成為全區首家獲此評級的區屬企業,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霞山區發展前景以及霞發集團資產質量、經營效益和風險管控等方面的高度認可,有效提升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這份底氣來自資本運作的創新突破。集團在全市率先組建超24億元產業基金集群,籌建10.1億元新興產業基金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產業鏈投資,籌建6億元霞灣創投基金孵化食品制造、生物醫藥等科創企業。
更令人矚目的是,母基金運作時間不足半年便成功走出湛江,戰略并購全國金融系統第一家專業押運公司深圳威豹集團51%股權,填補了湛江市金融物流領域的空白,推動霞發集團實現資產規模與盈利能力的雙重提升。
“基金+直投+混改”的組合拳激活了發展動能。通過“以投帶引”引入廣州味美控股建設智能微波爐工廠,帶動上下游產業鏈集聚;成立14家混改公司引入資本4800萬元,充分利用混改公司靈活的市場機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國有資本運作能力。
多元化融資體系更顯成效。2024年公司獲批專項債1.27億元,實現融資金額6.2億元,2025年上半年融資5億元。5億元公司債券正在深交所申報,“輸血”變“造血”的良性循環已然形成。
位于新湖大道的中國蠔都大廈。
數智融合:“數據”要素釋放發展新動能
今年5月,霞發集團下屬子公司成功完成霞山區海濱碼頭客流、車流以及漁人碼頭渡輪客流分析等3項數據知識產權登記,開辟了數據要素從資源儲備邁向資產增值的全新階段;6月,科技板塊自主研發的“智慧文旅系統”“智慧食堂管理系統”獲國家著作權認證,數字化轉型從“技術應用”邁向“價值創造”。
數據要素市場化探索,是霞發集團加快數字化轉型戰略之一。集團與區政數局聯動,攜手中國移動、廣州智算等頭部企業,啟動全域數字化轉型,在政府治理、園區運營、文旅服務領域打造數字化標桿。未來還將開發政務數據授權運營系統,構建智慧城市管理中樞;特呈島4A級景區智慧旅游平臺正在搭建中,“數字文旅+生態康養”新模式將讓海島旅游體驗升級。
改革三年間,霞發集團創造營收約4億元,帶動社會就業約3000人,交出了一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區域經濟提質增效、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的三重答卷。站在新起點,這家年輕的國企以改革創新為筆,將在現代化新霞山建設的畫卷上續寫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