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聞縣熊氏農業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供港澳活豬注冊飼養場內,獸醫佩戴AR眼鏡在湛江海關所屬徐聞海關關員遠程指揮下逐頭檢查供港活豬,六十里外的海關關員在屏幕前“身臨其境”般實施轉運前檢查。
如今在湛江海關,供港澳活豬檢疫監管工作正迎來變革,該關創新復制“供港澳活豬優化檢疫監管模式”,建成關區供港澳活豬“1+3”智慧監管體系,通過AR技術、遠程視頻監控等科技手段,讓供港澳活豬檢疫監管工作實現遠程指導、實時監控、智能預警。
海關關員實施遠程供港活豬檢疫監裝作業。
分類+精準:打造科學管理機制
如何實現有效分類管理?如何精準實施差異化監管?如何有效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湛江海關積極探索實施“注冊場分類管理”制度,將企業劃分為四個等級實施差異化監管。
“一類企業僅需實施至少10%的現場監裝比例,二類企業實施至少30%的現場監裝比例……不同等級的注冊場現場監裝比例也不同。”徐聞海關副關長張文昔指著企業信息頁面介紹。
實施“注冊場分類管理”將監管壓力有效轉化為企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內生動力,同時大大減輕了現場海關執法壓力、節約了執法資源。自試運行以來,徐聞海關共減少監裝派遣40人次、20車次,節省海關監管人力資源70%以上,實現監管模式從“現場檢”到“云端管”的轉變,監管效能得到大大提升。
系統+平臺:夯實智慧監管科技支撐
“您好!這里是湛江海關,我們接到系統預警,顯示備案車輛異常,請立即核查并反饋情況……”這是智慧系統進行日常預警的一個縮影。湛江海關緊密結合關區業務實際,建成“供港澳食用陸生動物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對接企業ERP系統,自動抓取60余項關鍵養殖信息數據,實現活豬出生到出欄全過程海關順勢監管。
“供港澳活豬‘1+3’智慧監管體系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我們創新打造3個可視化監控平臺,即遠程視頻監管平臺、AR輔助監管平臺及在途智慧監管平臺。”湛江海關動植檢處副處長詹土勝說。不同于傳統監管模式,通過運用增強現實(AR)、5G傳輸等技術手段構建的三個可視化監控平臺,可有效實現遠程檢疫監裝、監測抽樣、在途監管等作業。
試點+推廣:讓體系運行成效更明顯
“‘1+3’智慧監管體系的應用不僅讓企業減負,還大大提升了我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徐聞縣熊氏農業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熊新斌說。
湛江海關選定該企業作為試點單位,高效有序推進應用試點工作。自今年5月16日試運行以來,該關有序開展供港澳活豬日常監督管理、裝運前檢查、監測監控等檢疫監管作業試點,共檢疫監管供港澳活豬約1萬頭,全部順利抵港,未出現任何質量安全問題。活豬監裝作業時長從3—4小時縮減至1—1.5小時,應激死亡風險大大降低。目前,該模式已在湛江關區全面復制推廣,預計年底前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