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參與“萬村清潔”行動。
7月28日上午,晨光微熹中,廉江市新民鎮新塘村的主干道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保潔員駕駛著垃圾轉運車挨家挨戶收集垃圾,幾位村民正修剪著綠化帶的枯葉……這是新塘村開展“萬村清潔”行動中的日常一幕。轉運車啟動的“嗡嗡”聲、修剪殘枝枯葉的“沙沙”聲、村民們的歡聲笑語,共同奏響了村莊蝶變的序曲。
誰能想到,如今干凈整潔的新塘村也曾面臨“臟亂差”的困境。自入選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以來,新塘村便按下了蛻變的“加速鍵”,在環境治理、機制創新、產業發展中實現了從“后進”到“先進”的華麗轉身。
村民自發將垃圾投入轉運車。
清潔煥新:從“舊貌”到“新顏”的蛻變
“村莊干凈了,受益的還是自己。”村民陳嬸正在收拾門前雜物。在新民鎮黨委統一部署下,“萬村清潔”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村“兩委”干部帶頭扛鋤頭、清雜物,黨員志愿者分片包戶,挨家挨戶動員群眾。大家拿著掃帚清掃庭院,對房前屋后亂堆放亂搭建、河道內漂浮物、綠化帶垃圾等衛生問題展開全面清理,一些堆積了多年的雜物,也在干部的帶領下被清理得干干凈凈。
這是新塘村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先前,新塘村在累計拆除268座危房、雜物房、豬欄、牛舍等建筑的基礎之上,將土地收回集體用于推進基礎設施升級。通過一系列的清潔改造,村內硬底化道路6公里,主干道兩側鋪設了1米寬的人行道,安裝了88盞路燈。藍天白云、荷花錦鯉、火烈鳥、紙鳶……老房子的墻繪與經過風貌提升改造的農房相映成趣,13個“四小園”種上蔬菜、花卉,昔日的“邊角料”變成了“微景觀”。通過開展“鄉村綠化”行動,村民在“四旁”“五邊”種植黃皮、紫薇等花木果樹,主題公園、休閑小公園成了村民議事、孩童嬉戲的好去處,“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從愿景變為現實。
如今,新塘村將全村劃分為3個片區,聘請3名村民擔任臨時清潔工,每周對公共區域進行兩次清掃,配合常態化垃圾收運,村民們逐漸養成“自家垃圾自家清、公共區域大家護”的習慣,節慶過后自發清理炮紙、雜物的場景已成常態,“潔凈”成為村莊的標配。
新塘村墻繪一隅。
機制創新:從“共治”到“長效”的跨越
鞏固環境整治的成果,離不開一套“多元支撐、全民參與”的長效機制。入選典型村后,新塘村創新“戶清、村集、鎮運”模式,實現專人上門收集250戶垃圾,讓垃圾日清率始終保持100%。
“每天早上8:30、下午16:00,保潔員準時來收垃圾,從不耽誤。”村民陳叔說道。新塘村垃圾轉運實行每天上門收集兩次,日均清運垃圾500多斤。為了保障垃圾轉運所需資金,新塘村探索“鄉賢反哺+村民自籌+集體兜底”的路徑,鄉賢捐贈1.3萬元購置轉運車,村民小組賬戶中支出1萬元,集體經濟兜底日常運維,共同保障垃圾上門收集機制的長效運行。
全民參與的氛圍更讓機制落地生根。村里將推行“門前三包”責任制和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寫入《村規民約》,實施“三榜”工作機制,設立排行榜、亮點榜、預警榜,督促村民落實“家門口”的衛生清掃、綠化養護和秩序管理。“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評選激發村民熱情。村民們還能憑參與環境衛生志愿服務活動獲取積分,通過積分制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兌換牙膏、面盆、洗潔精等實用生活用品,群眾參與率從30%躍升至95%。此外,新塘村實行“戶聯網”網格化管理,按照“村劃片、片劃格、格聯戶”的服務治理原則,建立了“村支部書記牽頭、干部包片、黨員聯戶”的問題處理機制,村民可通過微信群實時反饋問題,形成“發現—處置—反饋”閉環,實現衛生問題常“清零”。
新塘村黨建主題公園。
興業富民:從“增收”到“強村”的躍升
走進村口,米粉深加工廠廠房的主體建筑映入眼簾,預計建成投產后,將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6萬元。這是新塘村整合集體所有非農建設用地或村留用地,通過興建標準廠房、倉儲設施等,以物業租賃經營等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的有效實踐。
新塘村通過成立廉江市誠慶農業有限公司,利用強村富民公司引進了電動汽車充電、光伏、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目前,便民充電站項目已在新塘村黨群服務中心建成,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2萬元;與南方電網綜合能源(珠海)有限公司簽訂協議發展光伏產業,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增加21萬元村集體收入,多元化的產業矩陣逐步成型。此外,新塘村以“黨建引領+村企聯營”激活集體經濟,通過入股湛江鄉村振興產品專館新民運營點,獲得年分紅6萬元,如今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萬元以上,較培育“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前實現快速增長,“環境美了,錢包也鼓了”成了村里的真實寫照。
從“后進”到“先進”,新塘村的蛻變不是偶然。在“百千萬工程”的推動下,這里既有“清潔煥新”的顏值提升,也有“機制創新”的制度保障,更有“興業富民”的實力支撐。當干部群眾清出干凈的村道,當特色產業鼓起村民的腰包,這座村莊正以嶄新的姿態,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